第160部分 (第1/4页)

昔日的点点滴滴?自己不是十分厌烦她的吗?不是时时刻刻想着倘若娶的不是她,又会怎样的吗?

“四皇子,内子糊涂了,要把花带回去……请四皇子尽快派出人接应西山那边……老臣先带着内子告退。”金阁老心知皇家出事了,不能露出喜色,可眼瞅着金老夫人装疯卖傻地装出烂漫之色,心里却忍俊不禁。

前后两句不相干的话清清楚楚,唯独西山那句话含含糊糊,虞之渊立时打起精神来,心知西山才是重中之重,必要抢先控制那边,“两位老人家熬了一夜,赶紧回去歇着吧,至于那菊花……宫里用不上了。”

“表哥?”金老夫人早累着了,戏演得也不精致了。

“四皇子,老臣告退了。”

虞之渊点了点头,嗅到空气中只余下淡淡的菊花香气,他的表妹却香消玉殒了,淡淡一声叹息后,又满脸哀色地去迎接太后。

☆、第172章叶公好龙

虞之渊虽有些小聪明,但终归还是平庸的。但这点子小聪明;对于做皇帝这一行;已经足够了。

在皇帝连连吐血;露出一副短命相后;虞之渊除了遵从金阁老的交代派玉入禅、严颂强势接管西山;令玉将军出京;坐镇早先曾意图协助太上皇造反的军队外,他再也没干别的;总是一副没醒过神来的神情;面对哀痛不已的太后、日渐萎靡的皇帝。如此神色;就连原本琢磨着他是存心篡位的太后;也不信他有那么深的心机。

不过一个月;皇帝就禅位给了虞之渊,迁居明园。原本再怎么对太上皇、皇帝忠心不二的人也得向前看,皇帝吐血伤了根本,此情此景,自然是该向他们唯一剩下的子孙效力,不然,还能为了忠心,就叫他们绝子绝孙不成?

新皇登基后,太皇太后果然打着辅佐新皇的名义留在宫中,虞之渊也没像在如今的太上皇跟前那么明确地表明自己不喜欢太后辅佐。他心知三王之后,再没有有能耐揭竿而起的逆臣,也心知文臣金阁老、武将玉老将军等已经告老,没有权倾朝野的权臣,于是放心地袖手等着看朝臣们怎么办。

果然,没人乐意叫素来没显露出什么能耐的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接连几日,有人当着太皇太后的面提起天下的异相,并把异相统统归结为太皇太后牝鸡司晨。连着半月后,太皇太后便灰溜溜地回明园养老去了。

虞之渊先还担心有人说他心狠手辣,但两次大胆地微服私访后,却见人人痛骂六皇子,没人提起过他一句不是,京城内外迅雷不及掩耳地就恢复了秩序,甚至,朝臣们比早先更默契了。

有些领悟力的虞之渊,福至心灵地领悟到他赶上了好时光,如今只要把西山把军队那边巩固好,其他的,大可以不必去管。不然,贸然插手政事,指不定会亲手养虎为患弄出什么权臣来。领悟到这事后,虞之渊越发地清闲了,每日上朝,听见什么事,总是问了这个,再问那个,果然,他不多嘴,下头人吵来吵去,总能吵出个大家勉强都满意的答案。

等到出了一百日的孝期,虞之渊已经颇得朝臣们爱戴。

因出了孝期,少不得要给虞之渊挑个新皇后,这次,虞之渊依旧放手叫朝臣们去争吵去,在朝臣争吵中,不由地想起自己当初吵着要娶陆繁英的情景,大抵是陆繁英代表着他那段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时光,于是,陆繁英在虞之渊心中的地位越发高了。偶尔回过神来,见朝臣们还在争吵谁家女儿贤良淑德,颇有些自嘲地想:依着惯例,吵出来的结果一准是便宜了哪个原本没资格做皇后的女子。

果然,虞之渊又想了陆繁英一个时辰,重新醒过神来,就听朝臣们对原本籍籍无名的三品户部侍郎之女赞不绝口。

三品在京中绝对算不得什么顶大的官,且那位石侍郎家中并无什么根基。一瞧就知道鹬蚌相争,石家渔翁得利了。虞之渊顺应人心地下旨,然后放手叫朝臣们各司其职地准备他再次大婚。

据宫人说,迎娶新皇后前,虞之渊去皇陵,在已经被追封为皇后的陆繁英墓前自斟自酌坐了一日,最后醉醺醺的,被玉入禅、严颂二人搀扶过去,回来后依旧默默地念着原配的名字。一时间,虞之渊痴情不改的名声渐渐传出去,侥幸没遭殃的陆家其他人眼巴巴地等着虞之渊赏赐,甚至煞费苦心地把模样儿跟陆繁英有些相似的女儿调、教好,就等着送女儿进宫。

可虞之渊终归只是叶公好龙罢了,像是忘了陆家一样,对陆家不闻不问。大婚后,领着新皇后去明园跟太皇太后、皇帝磕头。

太皇太后称病,只见了他们二人一面,便叫他们告退;此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