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还有个事要向您汇报,李董的集团现在有些不妙,听说地方政府有可能采取拍卖资产,甚至企业重组的方案。”

蔡明节点点头,这个事他已经知道了,同时也明白何晶说这话的用意。如果李董的集团最终到了这个地步,对某些人来说同样也是个机会。TCL集团家大业大,假如价格合适的话全盘接收下来倒也是个不错的买卖。就如同国外流行的收购、拆分、重组类的资本运作,投入一定的资金,说不定能赚到几倍甚至更多的钱。

但蔡明节并不想凑这热闹,对他来说他觉得TCL最重要的仅仅是一个品牌。如果没了这个品牌,任凭它还有多少资产在他眼里都是垃圾。更何况,现在这个品牌已经砸了,就算能在资本运作用有所获利,但联发科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还有长期的运作时间,甚至还会被外界误会联发科才是推动TCL事件的幕后黑手。

之前用手段来弥补和李董合作产生的损失,这还能说是商业原因。可如果这时候联发科出手打这主意,任凭蔡明节脸皮再厚也承担不起名声被搞臭的后果。何况,联发科的主要经营方针和TCL完全不同,他们一向就不是以成品或者直接商品渠道为发展方向,两者的经营思路有着极大冲突。所以任凭这个馅饼再诱人,蔡明节都决定不会去碰。

(最后几个小时了,恳求票票!感谢大家上架一月来的支持!)

第228章 银行谈判

“这位就是沪海银行的苏行长,这位是林行长,这位是马主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姚亮虽算不上什么勇夫,可至少在支付宝项目中也是使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终于打通了沪海银行的关系。今天,是双方第一次碰面,周利文在姚亮陪同下早早来到沪海银行总部,在会议室见到对方的主要领导。

和同周利文他们会面的一共是三人,苏行长是沪海银行的老大,林副行长主管具体业务,马主任主管信贷。可以说,他们的共同出面代表了沪海银行的诚意,对于这个项目沪海银行还是很看重的。

双方握手寒喧了几句,随后各自入坐。等周利文刚坐下后,苏行长微微向林副行长点点头,由林副行长开始询问。

“周老板,你们的项目方案我们已经看过了,对于这个项目的可行性行里也进行了讨论研究。不过有几个问题想询问一下周老板,不知方便不方便?”

“当然方便,请林行长尽管问。”周利文很是大肚地笑着抬手示意。

林副行长点点头,开口问道:“主要问题一共有三点,我就说第一个问题吧,从周老板的项目方案中写道,这个支付宝是作为一个电商的交易支付平台,从我们搞金融的人角度来看,是否是类似于银行传统平台的支付或者兑付呢?”

“这个是有区别的。”周利文敏感地发现当林副行长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无论是苏行长还是马主任神色都有些严峻,他知道对方提出这个问题非常不简单,因为国家银行法规定,只有人民银行授权并许可的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才能在国内进行正常的金融支付、兑付业务。假如周利文一开口就把两者划为等号的话,估计接下来双方也没必要谈了。这是一条红线,周利文虽然清楚支付宝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确有着这样的功能,可在目前而言在没有取得人民银行的许可下,是绝对不能碰这条红线。

周利文首先提出这是有区别,让对方稍稍放缓了表情,接着继续听他解释。

“苏行、林行、还有马主任,诸位都是金融界的前辈,对于金融机构的运作要比我这个外行强上百倍。电子商务,这是一个新生的商业模式,或许诸位也曾经接触过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而且随着网络、电子化的发展,从商人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是非常良好的。我记得前两年在沪海曾经搞过一个网络生存的调查是不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调查还是由沪海电视台和晚报共同发起的?”

听周利文说到这个事,在坐人都笑了。的确,周利文提到的这个调查或者说更准确些的应该是实验,在沪海甚至全国都轰动一时。沪海电视台和沪海晚报为这个调查找寻了一些志愿者,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证实一个普通人如果在一个只有网络和电话的条件下,不出门是否可以和普通人一样生存下去。

这个调查从一开始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当调查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随着一些志愿者通过网络或者电话购买各种必须生活用品,甚至用这种方式娱乐和同外界交流的细节情况披露并被社会所知后,所感兴趣的人是越来越多。整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