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部分 (第1/4页)

要再说了!”于是进军。薛仁果在城下列阵,李世民依泾河面对薛仁果营地,薛仁果手下的骁将浑等人到唐军阵前投降。薛仁果怕了,带兵进城拒守。天快黑时,唐大军相继到达,于是包围了城池。半夜,守城的人纷纷下城投降。薛仁果无计可施,己酉(初八),出城投降;唐得薛仁果的一万多名精兵,五万名男女。

诸将皆贺,因问曰:“大王一战而胜,遽舍步兵,又无攻具,轻骑直造城下,众皆以为不克,而卒取之,何也?”世民曰:“罗所将皆陇外之人,将骁卒悍;吾特出共不意而破之,斩获不多。若缓之,则皆入城,仁果抚而用之,未易克也;急之,则散归陇外,折虚弱,仁果破胆,不暇为谋,此吾所以克也。”众皆悦服。世民所得降卒,悉使仁果兄弟及宗罗、翟长孙等将之,与之射猎,无所疑间。贼畏威衔恩,皆愿效死。世民闻褚亮名,求访,获之,礼遇甚厚,引为王府文学。

诸位将领都来祝贺,顺便问:“大王一仗就取得了胜利,骤然舍弃步兵,又没有攻城的用具,轻骑直到城下,众人都认为无法攻克城池,却很快就取胜,是什么原因呢?”李世民说:“宗罗的部下都是陇山之西的人,将领骁勇,士卒剽悍;我只是出其不意打败了他,杀伤不多。如果迟迟不追击,则都会返回城内,薛仁果加以抚慰再派他们作战,就不容易战胜了;如果迅速追击,则将跑散回到陇山之西,折城就虚弱,薛仁果吓破了胆,没有时间谋划,这就是我取胜的原因。”众人都心悦诚服。李世民把投降的士兵全都交给薛仁果兄弟以及宗罗、翟长孙等人统领,和他们一起打猎,丝毫不加怀疑戒备,这些人畏惧李世民的威严,又感受李世民的恩德,都愿以死效劳。李世民听说褚亮的名气,访求并找到了褚亮,对他很尊重,很优厚,让他作秦王府的文学。

上遣使谓世民曰:“薛举父子多杀我士卒,必尽诛其党以谢冤魂。”李密谏曰:“薛举虐杀无辜,此其所以亡也,陛下何怨焉!怀服之民,不可不抚!”乃命戮其谋首,余皆赦之。

唐高祖派遣使者对李世民说:“薛举父子杀了我们很多士卒,务必杀光他们的同党以告慰死去的冤魂。”李密进谏说:“薛举残暴地杀害无辜者,这正是他灭亡的原因,陛下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已心悦诚服的百姓,不能不加安抚!”于是下令杀掉主要谋划者,其余的人都给予赦免。

上使李密迎秦王世民于豳州,密自恃智略功名,见上犹有傲色;及见世民,不觉惊服,私谓殷开山曰:“真英主也,不如是,何以定祸乱乎!”

高祖派李密到豳州迎接秦王李世民,李密自己仗着智略功名,见皇上时还有傲慢之意,待见了李世民,不由得惊服,私下对殷开山说:“这真是英主,不是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平定祸乱呢?”

诏以员外散骑常侍姜为秦州刺史,抚以恩信,盗贼悉归首,士民安之。

下诏任命员外散骑常侍姜为秦州刺史,姜以施恩与信义怀柔地方,盗贼全都自首,百姓感到安定。

'31'徐世据李密旧境,未有所属。魏徵随密至长安,乃自请安集山东,上以为秘书丞,乘传至黎阳,遗徐世书,劝之早降。世遂决计西向,谓长史阳翟郭孝恪曰:“此民众土地,皆魏公有也;吾若上表献之,是利主之败,自为功以邀富贵也,吾实耻之。今宜籍郡县户口士马之数以启魏公,使自献之。”乃遣孝恪诣长安,又运粮以饷淮安王神通。上闻世使者至,无表,止有启与密,甚怪之。孝恪具言世意,上乃叹曰:“徐世不背德,不邀功,真纯臣也!”赐姓李。以孝恪为宋州刺史,使与世经略虎牢以东,所得州县,委之选补。

'31'徐世占据了原属李密的地盘,没有归附任何人。魏徵随李密到长安,于是自己请求招抚潼关以东地区,高祖以他为秘书丞,乘驿站的传车到黎阳,致书徐世,劝他尽快投降唐。徐世于是决定向西投唐,对长史阳翟人郭孝恪说:“这里的百姓和土地,都是魏公的,我如果上表献百姓土地,是利用主人的失败,当作自己的功劳求得富贵,我深以为耻。现在应当登记郡县的户口、士兵及马匹的数目,上报魏公,由他自己献上。”于是派遣郭孝恪到长安,又运粮食供给淮安王李神通。高祖听说徐世的使者到长安,没有奉表,只有书信给李密,非常奇怪。郭孝恪陈述了徐世的意思,高祖于是感叹道:“徐世不违背道德,不希求功劳,真是个好臣子呀!”赐他姓李。以郭孝恪为宋州刺史,让他和李世策划处理虎牢以东地区,得到的州县,委任他们选补官吏。

'32'癸丑,独孤怀恩攻尧君素于蒲反。行军总管赵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