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部分 (第1/4页)

'9'壬子,魏主还宫。

'9'壬子(十三日),北魏国主拓跋焘回宫。

'10'赵广等自广汉至郫,连营百数。周籍之与裴方明等合兵攻郫,克之,进击广等于广汉,广等走还涪及五城。夏,四月,戊寅,始发刘道济丧。

'10'赵广等人从广汉来到郫县,构筑阵地,数百个营盘互相连接。周籍之和裴方明等合兵一处,共同进攻郫县,攻克郫县后,又进兵广汉击败了赵广,赵广等人先后逃回涪城和五城。夏季,四月,戊寅(初十),裴方明等才发布刘道济的死讯。

'11'帝闻梁、南秦二州刺史甄法护刑政不治,失氐、羌之和,乃自徒中起萧思话为梁、南秦二州刺史。法护,法崇之兄也。

'11'刘宋文帝听说梁州、南秦州刺史甄法护,统治不力,造成氐族和羌族部落对朝廷怀有二心。于是,文帝起用正在服刑的囚徒萧思话为梁、南秦二州刺史。甄法护是甄法崇的哥哥。

'12'凉王蒙逊病甚,国人共议,以世子菩提幼弱,立菩提之兄敦煌太守牧犍为世子,加中外都督、大将军、录尚书事。蒙逊卒,谥曰武宣王,庙号太祖。牧犍即河西王位,大赦,改元永和。立子封坛为世子,加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遣使请命于魏。牧犍聪颖好学,和雅有度量,故国人立之。

'12'北凉王沮渠蒙逊病情严重,国内贵族和大臣们共同商议,认为世子沮渠菩提年纪幼小,决定立沮渠菩提的哥哥、敦煌太守沮渠牧犍为世子,并加授沮渠牧犍为中外都督、大将军、录尚书事。不久,沮渠蒙逊去世,谥号为武宣王,庙号称太祖。沮渠牧犍继承王位,下令大赦,改年号为永和。又立自己的儿子沮渠封坛为世子,加授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沮渠牧犍又派使节前往北魏,请求任命。沮渠牧犍聪明好学,文雅和气,宽厚而有度量,所以贵族们拥护他登上王位。

先是,魏主遣李顺迎武宣王女为夫人,会卒,牧犍称先王遗意,遣左丞宋繇送其妹兴平公主于魏,拜右昭仪。

当初,北魏国主拓跋焘派李顺迎娶沮渠蒙逊的女儿为夫人,正巧赶上沮渠蒙逊去世。沮渠牧犍声称尊照先王沮渠蒙逊的遗意,派朝廷左丞宋繇,护送他的妹妹兴平公主到北魏,拓跋焘封兴平公主为右昭仪。

魏主谓李顺曰:“卿言蒙逊死,今则验矣;又言牧犍立,何其妙哉!朕克凉州,亦当不远。”于是赐绢千匹,厩马一乘,进号安西将军,宠待弥厚,政事无巨细皆与之参议。

拓跋焘对李顺说:“你说过蒙逊将死,今天应验了;你还说沮渠牧犍将即位,也应验了,多么奇妙呵!我攻克凉州的日子,恐怕也不远了。”于是,赏赐李顺绢一千匹,御马四匹,进号安西将军。从此对李顺倍加宠信尊重,朝廷政事无论大小都与他共同商量讨论。

遣顺拜牧犍都督凉沙河三州·西域羌戎诸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河西王,以宋繇为河西王右相。牧犍以无功受赏,留顺,上表乞安、平一号;优诏不许。

拓跋焘又派李顺出使北凉,拜沮渠牧犍为都督凉、沙、河三州和西域羌、戎诸军事,兼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等职,封为河西王。同时又任命宋繇为北凉国右宰相。沮渠牧犍自以为无功受赏,于心不安,就留下李顺,上疏表示,只要被任命为安西或平西将军一个称号,就足够了。拓跋焘下诏,措辞温和地婉拒了。

牧犍尊敦煌刘为国师,亲拜之,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

沮渠牧犍尊奉敦煌人刘为国师,亲自拜授,命朝中官属以下,都北面向他叩拜,接受他的训导。

'13'五月,己亥,魏主如山北。

'13'五月,己亥(初一),北魏国主拓跋焘前往山北。

'14'林邑王范阳迈遣使入贡,求领交州;诏答以道远,不许。

'14'林邑国王范阳迈派使臣到刘宋进贡,要求兼任交州刺史。刘宋文帝下诏,借口林邑距交州太远,没有准许。

'15'裴方明进军向涪城,破张寻、唐频,擒程道助,斩严遐,于是赵广等皆奔散。

'15'刘宋成都守将裴方明,向叛军的大营涪城进军,先后击败张寻、唐频,生擒程道助,斩杀严遐。从此赵广等人四处逃散,叛军瓦解。

'16'六月,魏永昌王健、左仆射安原督诸军击和龙,将军楼别将五千骑围凡城。燕守将封羽以凡城降,收其三千余家而还。

'16'六月,北魏永昌王拓跋健、左仆射安原等督率各路军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