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部分 (第1/4页)

进攻紫微宫门。皇泰主派人登上紫微观,问王世充:“举兵想做什么?”王世充下马谢罪说:“元文都、卢楚等对臣横加陷害,请杀了元文都,我甘愿受刑罚。”于是段达命将军黄桃树绑了元文都送给王世充。元文都冲着皇泰主说:“臣今天早上死,晚上就轮到陛下了!”皇泰主恸哭送他,出兴教门,象卢楚一样被乱刀砍死,还杀了卢楚、元文都所有的儿子。段达又以皇泰主的命令开门迎王世充入宫,王世充用自己的人全部替换了宿卫禁兵,然后入乾阳殿见皇泰主。皇泰主对王世充说:“擅自举兵杀人,不曾闻奏,难道是作臣子的作法吗?阁下想逞武力,胆敢杀我吗?”王世充伏身下拜流泪谢罪道:“臣蒙受先皇的提拔,粉身碎骨也难报答。文都等人包藏祸心,想召李密危及社稷,又怕臣不同意,怀疑猜忌臣;臣被迫求生,来不及闻奏。如果怀有什么恶意,违背陛下,天地日月在上明鉴,让臣满门灭绝一个不留。”声泪俱下。皇泰主以为王世充是真心,令他上殿,和他谈了很久,又与王世充一同入后宫见皇太后;王世充披散头发发誓,声言不敢有二心。于是以王世充为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到了中午,捉住赵长文、郭文懿,杀了二人。然后巡视全城,公布诛杀元、卢的原因。王世充从含嘉城搬到尚书省,逐渐联结同党,恣意横行作威作福。用哥哥王世恽为内史令,住在宫内,子弟都掌握兵权,把政事分为十头,全部交给同党主持,势震内外,人人争相趋附,皇泰主闲着无事罢了。

'49'李密将入朝,至温,闻元文都等死,乃还金墉。东都大饥,私钱滥恶,太半杂以锡环,其细如线,米斛直钱八九万。

'49'李密准备入朝,行到温县,得知元文都等已死,又回到金墉城。东都极度缺粮,私铸钱泛滥,质量低劣,多半在铜钱中掺了锡钱,薄细如线,一斛米价值八九万钱。

'50'初,李密尝受业于儒生徐文远。文远为皇泰主国子祭酒,自出樵采,为密军所执;密令文远南面坐,备弟子礼,北面拜之。文远曰:“老夫既荷厚礼,敢不尽言!未审将军之志欲为伊、霍以继绝扶倾乎?则老夫虽迟暮,犹愿尽力;若为莽、卓,乘危邀利,则无所用老夫矣!”密顿首曰:“昨奉朝命,备位上公,冀竭庸虚,匡济国难,此密之本志也。”文远曰:“将军名臣之子,失途至此,若能不远而复,犹不失为忠义之臣!”及王世充杀元文都等,密复问计于文远。文远曰:“世充亦门人也, 其为人残忍褊隘,既乘此势,必有异图,将军前计为不谐矣。非破世充,不可入朝也。”密曰:“始谓先生儒者,不达时事,今乃坐决大计,何其明也!”文远,孝嗣之玄孙也。

'50'当初,李密曾经跟随儒生徐文远学习。徐文远当了皇泰主的国子祭酒,自己出城打柴,被李密的部下捉住;李密让徐文远朝南坐,自己尽弟子的礼节,朝北拜徐文远。文远说:“老夫我既然受了厚礼,不敢不畅所欲言了!不知道将军的志向是不是打算象伊尹、霍光那样扶助朝廷于危难之中?那老夫虽然年迈,仍愿意尽力相助;假如是象王莽、董卓,乘国家危难谋利,那老夫是没什么用的!”李密叩头说道:“不久前奉了朝廷命令,位列上公,希望竭尽有限的能力,挽救国难,这才是密本来的愿望。”徐文远说:“将军您是名臣之子,迷途才落到今天的局面,如果能趁走得不太远及早回头,仍然不失为忠义之臣!”等到王世充杀了元文都等人,李密又向徐文远请教对策。徐文远说:“王世充也是我的弟子,为人残忍狭隘,既造成这种形势,必然有别的企图。将军您原来的计划不合适了。不打败王世充,不能入朝。”李密说:“原来以为先生是儒生,不通时势,现在不出门就定大计,又是多么贤明啊!”徐文远是徐孝嗣的玄孙。

'51'庚申,诏隋氏离宫游幸之所并废之。

'51'庚申(十七日),唐下诏废除隋代的皇帝离宫与行幸之处。

'52'戊辰,遣黄台公安抚山南。

'52'戊辰(二十五日),唐派遣黄台公李安抚山南。

'53'己巳,以隋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为刑部尚书。

'53'己巳(二十六日),任命隋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为刑部尚书。

'54'隋河间郡丞王琮守郡城以拒群盗,窦建德攻之,岁余不下;闻炀帝凶问,帅吏士发丧,乘城者皆哭。建德遣使吊之,琮因使者请降,建德退舍具馔以待之。琮言及隋亡,俯伏流涕,建德亦为之泣。诸将曰:“琮久拒我军,杀伤甚众,力尽乃降,请烹之。”建德曰:“琮,忠臣也,吾方赏之以劝事君,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