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部分 (第1/4页)

'24'或告地官尚书武思文初与徐敬业通谋;甲子,流思文于岭南,复姓徐氏。

'24'有人告发地官尚书武思文当初与他侄儿徐敬业串通谋反;甲子(二十六日),流放武思文于岭南,恢复本姓徐氏。

'25'九月,乙亥,杀岐州刺史云弘嗣。来俊臣鞫之,不问一款,先断其首,乃伪立案奏之,其杀张虔勖亦然。敕旨皆依,海内钳口。

'25'九月,乙亥(初八),朝廷杀岐州刺史云弘嗣。来俊臣审讯他,不问一句口供,先砍下他脑袋,然后伪造案情上奏,杀张虔勖时也采取这种办法。太后的谕旨都照准,天下人都闭口不敢说话。

'26'鸾台侍郎、同平章事傅游艺梦登湛露殿,以语所亲,所亲告之;壬辰,下狱,自杀。

'26'鸾台侍郎、同平章事傅游艺做梦登上湛露殿,事后告诉了亲近的人,亲近的人告发他;壬辰(二十五日),他被捕入狱,自杀身亡。

'27'癸巳,以左羽林卫大将军建昌王武攸宁为纳言,洛州司马狄仁杰为地官侍郎,与冬官侍郎裴行本并同平章事。太后谓仁杰日:“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名乎?”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请改之;知臣无过,臣之幸也,不愿知谮者名。”太后深叹美之。

'27'癸巳(二十六日),朝廷任命左羽林卫大将军建昌王武攸宁为纳言,洛州司马狄仁杰为地官侍郎,与冬官侍郎裴行本一并任同平章事。太后对狄仁杰说:“你在汝南时,很有善政,你想知道诬陷你的人的姓名吗?”狄仁杰感谢说:“陛下认为我有过失,请准许我改过;知道我没有过失,是我的幸运,不愿意知道谁诬陷我。”太后深为感叹并赞美他。

'28'先是,凤阁舍人修武张嘉福使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岑长倩以皇嗣在东宫,不宜有此议,奏请切责上书者,告示令散。太后又问地官尚书、同平章事格辅元,辅元固称不可。由是大忤诸武意,故斥长倩令西征吐蕃,未至,徵还,下制狱。承嗣又谮辅元。来俊臣又胁长倩子灵原,令引司礼卿兼判纳言事欧阳通等数十人,皆云同反。通为俊臣所讯,五毒备至,终无异词,俊臣乃诈为通款。冬,十月,已酉,长倩、辅元、通等皆坐诛。

'28'在这以前,凤阁舍人修武人张嘉福指使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奏表,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岑长倩认为皇嗣在东宫,不应该有这样的建议,因此上奏请求严词谴责上书的人,通知他们散去。太后又询问地官尚书、同平章事格辅元的意见,他也坚持说不可以。因此大大违反了诸位武氏掌权者的意愿,于是他们排斥岑长倩,命令他西征吐蕃,未到达前线,又征召他回来,关入太后的特别监狱。武承嗣又诬陷格辅元。来俊臣又胁迫岑长倩的儿子岑灵原,让他牵连司礼卿兼判纳言事欧阳通等数十人,都说他们一同谋反。欧阳通被来俊臣审讯,毒刑用遍,始终不承认,来俊臣便假造他服罪的口供。冬季,十月,己酉(十二日),岑长倩、格辅元、欧阳通等都被处死。

王庆之见太后,太后曰:“皇嗣我子,奈何废之?”庆之对曰:“‘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乎!”太后谕遣之。庆之伏地,以死泣请,不去,太后乃以印纸遗之曰:“欲见我,以此示门者。”自是庆之屡求见,太后颇怒之,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庆之杖。昭德引出光政门外,以示朝士曰:“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命扑之,耳目皆血出,然后杖杀之,其党乃散。

王庆之朝见太后,太后说:“皇嗣是我的儿子,为何要废黜他?”王庆之回答说:“‘神灵不享受别族人的祭品,百姓不祭祀别族的鬼神。’现在是谁拥有天下,却要以李氏为继承人吗?”太后指示将他遣送出去。王庆之趴在地上,以死哭请,不愿离去,太后便送给他盖有印章的一纸凭证说:“以后想见我,拿它让守门人看。”从此,王庆之屡次求见,太后很不高兴,命令凤阁侍郎李昭德赐王庆之杖刑。李昭德将他领出光政门外,指着他对官员们说:“这个坏蛋想废黜我朝皇嗣,立武承嗣为太子”,命令将他摔倒,摔得他耳朵眼睛都流血,然后用刑杖打死,他的党羽才散去。

昭德因言于太后曰:“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当传之子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顾托,若以天下与承嗣,则天皇不血食矣。”太后亦以为然。照德,乾之子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