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部分 (第1/4页)

说:“没有。”又说:“分一半给佛家,一半给道教,有争斗吗?”太后说:“这就有争斗了”。吉顼叩头说:“皇族、外戚各守本分,则天下安定。现在已经立太子而外戚还当王,这是陛下驱使他们以后必然相互争斗,双方都不得安生。”太后说:“朕也知道,但事情已经这样,无可奈何。

'2'腊月,辛巳,立故太孙重润为邵王,其弟重茂为北海王。

'2'腊月,辛巳(初一),朝廷立原皇太孙李重润为邵王,立他弟弟李重茂为北海王。

'3'太后问鸾台侍郎陆元方以外事,对曰:“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不以闻;人间细事,不足烦圣听。”由是忤旨。庚寅,罢为司礼卿。

'3'太后向鸾台侍郎、周平章事陆元方询问朝廷外面的事,回答说:“我凑数充任宰相,有大事不敢不向陛下报告;民间细小的事情,不值得扰乱陛下的听闻。”因此违背太后旨意。庚寅(初十),陆元方被罢免为司礼卿。

元方为人清谨,再为宰相,太后每有迁除,多访之,元方密封以进,未尝漏露。临终,悉取奏藁焚之,曰:“吾于人多阴德,子孙其未衰乎!”

陆元方为人清廉谨慎,两次任宰相,太后每逢提升或任命官员,多征求他的意见,他将自己的意见密封后进呈,从未向别人透露。临终前,将原来进呈奏疏的底稿全部烧掉,说:“我对别人多有阴德,恐怕子孙还不会衰败吧!”

'4'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军大总管,镇碎叶。

'4'朝廷任命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军大总管,镇守碎叶。

'5'丁酉,以狄仁杰为内史。

'5'丁酉(十七日),朝廷任命狄仁杰为内史。

'6'庚子,以文昌左丞韦巨源为纳言。

'6'庚子(二十日),朝廷任命文昌左丞韦巨源为纳言。

乙巳,太后幸嵩山;春,一月,丁卯,幸汝州之温汤;戊寅,还神都。作三阳宫于告成之石淙。

乙巳(二十五日),太后来到嵩山;春季,一月,丁卯(十七日),来到汝州温泉;戊寅(二十八日),返回神都。朝廷在告成县石淙营造三阳宫。

'7'二月,乙未,同凤阁鸾台三品豆卢钦望罢为太子宾客。

'7'二月,乙未(十五日),同凤阁鸾台三品豆卢钦望被罢免为太子宾客。

'8'三月,以吐谷浑青海王宣超为乌地也拔勤忠可汗。

'8'三月,朝廷任命吐谷浑青海王宣超为乌地也拔勤忠可汗。

'9'夏,四月,戊申,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9'夏季,四月,戊申(二十九日),太后前往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太后参观埋葬佛舍利,太后答应。出发时狄仁杰跪在太后的马前说:“佛是夷狄的神,不值得让天下的君主屈尊驾临。那胡僧诡计多端,是想邀请到万乘之尊借以迷惑远近百姓。同时沿途山路艰险狭窄,容纳不下侍卫的人,也不是万乘之尊所应当驾临的地方。”太后中途返回,说:“这是为了成全我们的正直之臣的正气。”

'10'五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10'五月,己酉朔(初一),出现日食。

'11'太后使洪州僧胡超合长生药,三年而成,所费巨万。太后服之,疾小瘳。癸丑,赦天下,改元久视;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

'11'太后指派洪州和尚胡超配制长生不老药,三年而成,耗费资财数以亿计。太后服用后,病稍好转。癸丑(初五),太后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为久视;取消天册金轮大圣的称号。

'12'六月,改控鹤为奉宸府,以张易之为奉宸令。太后每内殿曲宴,辄引诸武、易之及弟秘书监昌宗钦博嘲谑。太后欲掩其迹,乃命易之、昌宗与文学之士李峤等修《三教珠英》于内殿。武三思奏昌宗乃王子晋后身。太后命昌宗衣羽衣,吹笙,乘木鹤于庭中;文士皆赋诗以美之。

'12'六月,朝廷改控鹤监为奉宸府,任命张易之为奉宸令。太后每次在内宫私宴,即召来武姓亲贵、张易之和他弟弟秘书监张昌宗一起钦酒、赌博、调笑。太后为了掩盖这种劣迹,便命令张易之、张昌宗和文学侍从李峤在内宫编撰《三教珠英》。武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