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部分 (第1/4页)

'25'庚子(十八日),李琢奏告朝廷,称有沙陀族二千人来降。李琢当时统率军队万人驻屯代州,与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吐谷浑都督赫连铎共同讨伐沙陀。李克用派遣大将高文集据守朔州,自己率军抗拒李可举于雄武军。赫连铎派遣人游说高文集归附国家,高文集逮捕李克用部将傅文达,与沙陀酋长李友金、萨葛都督米海万、安庆都督史敬存等人均投降于李琢,开城门迎接唐官军。李友金是李克用的族父。

'26'庚戌,黄巢攻宜州,陷之。

'26'庚戌(二十八日),黄巢军进攻宣州,将城攻陷。

'27'刘汉宏南掠申、光。

'27'刘汉宏向南攻掠申州、光州。

'28'赵宗政之还南诏也,西川节度使崔安潜表以崔澹之说为是,且曰:“南诏小蛮,本云南一郡之地;今遣使与和,彼谓中国为怯,复求尚主,何以拒之!”上命宰相议之。卢携、豆卢琢上言:“大中之末,府库充实。自咸通以来,蛮两陷安南、邕管,一入黔中,四犯西川,征兵运粮,天下疲弊,逾十五年,租赋太半不入京师,三使、内库内兹空竭,战士死于瘴疠,百姓困为盗贼,致中原杞,皆蛮故也。前岁冬,蛮不为寇,由赵宗政示归。去岁冬,蛮不为寇,由徐云虔复命,蛮尚有觊望。今安南子城为叛卒所据,节度使攻之未下,自余戍卒,多已自归,邕管客军,又减其半。冬期且至,傥蛮寇侵轶,何以枝梧!不若且遣使臣报复,纵未得其称臣奉贡,且不使之怀怨益深,坚决犯边,则可矣。”乃作诏赐陈敬,许其和亲,不称臣,令敬录诏白,并移书与之,仍增赐金帛。以嗣曹王龟年为宗正少卿充使,以徐云虔为副使,别遣内使,共赍诣南诏。

'28'赵宗政回到南诏时,当时的西川节度使崔安潜上表朝廷,指出崔澹所说的对付南诏蛮人的政策是对的,并且声言:“南诏小蛮,本不过云南一郡之地;今天派遣使者与我朝约和,是他们以为中国怯弱,如果再来求公主,将以何种理由拒绝!”唐僖宗命令宰相就此事议论。卢携、豆卢说:“大中末年,府库充实。而自咸通年以来,南诏蛮军两次攻陷安南、邕管,一次侵入黔中,四次进犯西川,朝廷征兵运粮,天下百姓疲弊至极,已超过十五年,有大半租赋不能输入京师,度支、户部、盐铁三使和禁宫内库由此而空竭,战士由于荒蛮之地的瘴气瘟疫而死亡,百姓由于贫困无告而结伙为盗贼,以致中原地区只剩下榛子杞柳,这都是由于南诏蛮人的缘故。前年冬季,南诏蛮人没有侵犯唐境,是由于赵宗政尚未归国。去年冬季,南诏蛮人没有侵犯唐境,是由于徐云虔自南诏回朝复命,使南诏蛮人尚存有约和的企望。今天安南内城被叛乱的士卒占据,节度使曾衮率军围攻不能克,其余戍卒,大多已擅自归返原籍,邕管军辖下的外来诸道戍兵已减少一半。冬季就要来临,倘若南诏蛮军入寇侵犯,将如何对付!还不如暂且派遣使臣往南诏回报,即使不能使得南诏王向大唐皇帝称臣纳贡,也不会使他们对我大唐王朝怀抱更深的怨恨,而坚持要进犯我边境,若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也就可以了。”于是唐僖宗令作诏书赐予西川节度使陈敬,准许与南诏和亲,而不必强求其向唐朝称臣。命令陈敬抄录诏书,并将书派人送往南诏,又增赐黄金玉帛。任命嗣曹王李龟年为宗正少卿充当使臣,任命徐云虔为副使,另外还派遣宦官中使随同,一道带着书信前往南诏。

'29'秋,七月,黄巢自采石渡江,围天长、六合,兵势甚盛。淮南将毕师铎言于高骈曰:“乾廷倚公为安危,今贼数十万众乘胜长驱,若涉无人之境,不据险要之地以击之,使逾长淮,不可复制,必为中原大患。”骈以诸道兵已散,张复死,自度力不能制,畏怯不敢出兵,但命诸将严备,自保而已,且上表告急,称:“贼六十余万屯天长,去臣城无五十里。”先是,卢携谓“骈有文武长才,若悉委以兵柄,黄巢不足平。”朝野虽有谓骈不足恃者,然犹庶几望之。及骈表至,上下失望,人情大骇。诏书责骈散遣诸道兵,致贼乘无备渡江。骈上表言:“臣奏闻遣归,亦非自专。今臣竭力保卫一方,必能济办;但恐贼迤逦过准,宜急敕东道将士善为御备。”遂称风痹,不复出战。

'29'秋季,七月,黄巢军从采石渡过长江,围攻天长、六合。兵势相当强大。淮南军将毕师铎向高骈进言:“朝廷把安危倚仗于您,如今贼众数十万乘胜长途驱进,有如进入无人之境,倘若不及时占据险要之地攻击贼军,让他们越过长淮,就再也没有办法制服他们了,必这要成为中原的大患。”高骈因诸道援军已遣散,张又战死,自己感到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