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部分 (第1/4页)

定蜀国的时候,天下人都认为吴国也应当一同灭亡,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谋略虽然很多,却需要独自断。凡是凭借险阻得到保全的,是因为其势力不同,即使有险阻,也保不住。蜀作为一个国家,其地势并非不险,人们都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到了我军进兵之日,却不曾有藩篱的阻碍,我军乘胜席卷而下,直接到子成都,汉中各城,都如栖息之鸟,不敢出动。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抵抗之心,实在是其力量不足以与我相抗衡。等到刘禅请求投降,各个营堡索然离散。现在长江,淮水的险峻不如蜀之剑阁,孙的残暴超过了刘禅,吴人的困苦胜于巴、蜀,而大晋的兵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盛,不在此时平定统一四海,却还坚守要塞防守,使天下为远行守边而窘迫,将士们长年出征,经历盛年而至于衰老,这样下去是不会长久的。现在如果率领梁州和益州之兵沿水路、陆路齐下,荆、楚之兵进逼江陵,平南、豫州的军队直趋夏口,徐、扬、青、兖各路兵马在秣陵会合,这样的话,吴国依凭其一隅之地,抵挡天下之众,必然会分兵把守,所守之处,处处危急。然后,乘其空虚,从巴、汉出奇兵袭击,只要有一处被摧毁,就会引起上下震动,即使再有谋略之士也不能为吴国谋划了。吴国沿着长江建立了国家,其地从东到西有几千里,敌对的战线过于广大,所以没有安宁。孙放纵任性,为所欲为,常常猜忌臣下,结果使将官在朝中感到疑虑不安,兵士于原野困顿疲惫,没有保卫国家的计谋和长久的打算;平常的日子里,尚且考虑是否离去,到了战事临头之际,必然全有反应,终不能齐心协力以效死命,这一点,现在就已经很清楚了。吴人的习性是急而快但不能持久,他们运用弓弩戟盾等兵器不如中原地区的士兵熟练,只有水战是他们所适宜的,但是我军一入吴境,那么长江就不再是他们所要保住的,待他们回过头为奔救城池,正是丢弃了长处而拾起短处,就不是我们的对手了。我军深入敌境,人人有献身效命的决心;吴人牵挂后方,各自怀有离散之心,这样,我军过不了多久,克敌制胜就是必然的了。”晋武帝深为赞同,采纳了羊祜的意见。当时朝廷议事,正为秦州、凉州的胡人而忧虑,羊祜又上表说:“平定子吴国,胡人自然就安定了,现在只应当迅速去成就伟大的功业。”朝中不少人不同意羊祜的意见,贾充、荀勖、冯尤其认为不能伐吴。羊祜汉道:“天下不如意的事情,常占十之七八。上天赐与时机人却不去获取,这岂不是使经历其事的人以后扼腕长叹吗!”当时只有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晋武帝意见相合,赞成羊祜的计划。

'7'丁卯,立皇后杨氏,大赦。后,元皇后之从妹也,美而有妇德。帝初聘后 ,后叔父珧上表曰:“自古一门二后,未有能全其宗者,乞藏此表于宗庙,异曰如臣之言,得以免祸。”帝许之。

'7'丁卯(二十一日),晋朝立杨氏为皇后,大赦天下。皇后是元皇后的堂妹,容貌美丽且具有妇女德行。晋武帝当初和皇后订婚的时候,皇后的叔父杨珧上表说:“自古以来,一个门里有两位皇后,还没有能够保全其宗族的。我请求把我所上之表收藏在宗庙里,哪一天如果我的话应验了,我也可因此而免于灾祸。”晋武帝答应了他。

十二月,以后父镇军将军骏为车骑将军,封临晋侯。尚书褚、郭奕皆表骏小器,不可任社稷之重。帝不从。骏骄傲自得,胡奋谓骏曰:“卿恃女更 益豪邪!历观交世,与天家婚,未有不灭门者,但早晚事耳。”骏曰:“卿女不在天家乎?”奋曰:“我女与卿女作婢耳,何能为损益乎!”

十二月,晋朝任命皇后的父亲,镇军将军杨骏为车骑将军,封为临晋侯。尚书褚、郭奕都上表,说杨骏度量狭隘,不可委以国家重任,晋武帝不听。杨骏骄傲,自以为得意,胡奋对杨骏说:“你仗着女儿越来越强横了。历观前代历史,凡是和天子结亲的,没有不遭灭门之祸的,只不过早晚而已。”杨骏说:“您的女作不是也在天子家里吗?”胡奋说:“我的女儿只是给你的女儿当女仆而已,不可能造成伟么好处或害处!”

三年(丁酉、277)

三年(丁酉,公元277年)

'1'春,正月,丙子朔,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丙子朔(初一),出现日食。

'2'立皇子裕为始平王;庚寅,裕卒。

'2'晋朝立皇子司马裕为始平王;庚寅(十五日),司马裕去世。

'3'三月,平虏护军文鸯督凉、秦、雍州诸军讨树机能,破之,诸胡二十万口来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