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部分 (第1/4页)

掩埋,并称之为髑髅台。刘勃勃又在青石原击败后秦将领张佛生,俘虏斩杀的加在一起有五千多人。

檀惧外寇之逼,徙三百里内民皆入姑臧,国人骇怨,屠各成七儿因之作乱,一夕聚众至数千人。殿中都尉张猛大言于众曰:“主上阳武之败,盖恃众故也,责躬悔过,何损于明,而诸君遽从此小人为不义之事!殿中兵今至,祸在目前矣!”众闻之,皆散;七儿奔晏然,追斩之。军谘祭酒梁、辅国司马边宪等谋反,檀皆杀之。

秃发檀对外来贼寇的威逼进犯非常恐惧,把三百里以内的居民全部迁进姑臧。国内的百性非常惊骇,怨声载道,屠各部落的首领成七儿因此趁机叛乱,一个晚上便聚众达几千人。殿中都尉张猛大声对他们说:“主上在阳武那次的惨败,就是依仗人多的缘故,他深深地自责,后悔所做的错事,这对他的英明又有什么损害呢。但是你们却突然跟从这个小人做这样不义的事!宫殿禁卫军的兵马现在就要到了,你们的灾祸就在眼前了。”大家听说后,全部溃散。成七儿逃奔晏然,南凉派兵把他追上斩首。军谘祭酒梁、辅国司马边宪等人阴谋反叛、秃发檀把他们全部杀掉。

'26'魏主还平城。

'26'北魏国主拓跋返回平城。

'27'十二月,戊子,武冈文恭侯王谧网。

'27'十二月,戊子(二十三日),东晋扬州刺史、武冈文恭侯王谧去世。

'28'是岁,西凉公以前表未报,复遣沙门法泉间行奉表诣建康。

'28'这一年,西凉公李因为上次呈送给东晋的奏表没有得到答复,又再次派遣和尚法泉带奏章,抄小路前往建康,拜谒东晋朝廷。

四年(戊申、408)

四年(戊申,公无408年)

'1'春,正月,甲辰,以琅邪王德文领司徒。

'1'春季,正月,甲辰(初九),东晋任命琅邪王司马德文兼司徒职务。

刘毅等不欲刘裕入辅政,议以中领军谢混为扬州刺史;或欲令裕于丹徒领扬州,以内事付孟昶。遣尚书右丞皮沈以二议谘裕,沈先见裕记室录事参军刘穆之,具道朝议。穆之伪起如厕,密疏白裕曰:“皮沈之言不可从。”裕既见沈,且令出外,呼穆之问之。穆之曰:“晋朝失政日久,天命已移。公兴复皇祚,勋高位重,今日形势,岂得居谦,遂为守藩之将耶!”刘、孟诸公,与公俱起布衣,共立大义以取富贵,事有先后,故一时相推,非为委体心服,宿定臣主之分也;力敌势均,终相吞噬。扬州根本所系,不可假人。前者以授王谧,事出权道;今若复以他授,便应受制于人。一失权柄,无由可得,将来之危,难可熟念。今朝议如此,宜相酬答,必云在我,措辞又难,唯应云:‘神州治本,宰辅崇要,此事既大,非可悬论,便暂入朝,共尽同异。’公至京邑,彼必不敢越公更授余人明矣。“裕从之。朝延乃征裕为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如故。裕表解兖州,以诸葛长民为青州刺史,镇丹徒,刘道怜为并州刺史,戍石头。

刘毅等人不希望刘裕进入朝中辅佐政事,因而商议任命中领军谢混为扬州刺史,也有人打算让刘裕在丹徒兼管扬州,而把朝中的政务交给孟昶管理。朝廷特意派尚书右丞皮沈带着这两个方案,前去征求刘裕意见。皮沈首先拜见刘裕的记室录事参军刘穆之,把朝廷讨论的情形全部告诉了他。刘穆之假装起身上厕所,秘密地写了一篇书疏告诉刘裕说:“皮沈说的话,千万不要同意。”刘裕召见皮沈后,暂时先让他出去,又把刘穆之叫进去询问。刘穆之说:“晋朝对朝政失去控制,时间已经很久了,现在上天的福命已经转移。您兴复皇家的事业,功高德勋,地位重要,在今天的形势之下,怎么还能一味谦让,而去永远做一个老守藩地的普通地方将领呢?刘毅、孟昶几个人,与您都是从百姓开始起家的,当年一起倡导大义,争取富贵。但举事的时候,有先有后,所以当时便都推举您做了盟主,他们并不是诚心诚意地对您心服口服、不惜献身,也不是决定和您有君臣的名分。所以,当他们的力量和您相当,地位也差不太多的时候,终究是要互相吞并、排挤的。正因如此,扬州是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根本所在,决不可以把它拱手让给别人。上一次把它交给王谧,不过是处理事情的权宜之计,这次如果再把它交给别人,可就要受到别人的制约。权柄一旦丧失,再想得到,但没有理由和机会了,那样一来,将来的危险,实在无法想象。现在朝廷这样商议,您理应表明一下态度,作出回答。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