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部分 (第1/4页)

免他。

'11'河西王牧犍遣使上表,告嗣位。戊寅,诏以牧犍为都督凉·秦等四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河西王。

'11'北凉王沮渠牧犍派人出使刘宋,呈上奏章,报告他已继位。戊寅(疑误),刘宋文帝下诏,任命沮渠牧犍为都督凉、秦等四州诸军事,兼任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封河西王。

'12'六月,甲辰,魏主还宫。

'12'六月,甲辰(十三日),北魏国主拓跋焘回宫。

'13'燕王不遣太子质魏,散骑常侍刘滋谏曰:“昔刘禅有重山之险,孙有长江之阻,皆为晋擒。何则?强弱之势异也。今吾弱于吴、蜀而魏强于晋,不从其欲,将有危亡之祸。愿亟遣太子,而修政事,抚百姓,收离散,赈饥穷,劝农桑,省赋役,社稷犹庶几可保。”燕王怒,杀之。

'13'北燕王冯弘不愿意把太子冯王仁送到北魏充当人质。散骑常侍刘滋劝他说:“当年,刘禅拥有重山作为屏障,孙也拥有长江天险,结果还是都被晋朝生擒。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实力的强弱太悬殊了。如今,我国的势力比当年的吴国、蜀国还弱,而魏国的势力比当年的晋国还要强盛。不满足魏国的要求,国家会有危亡的惨祸。希望您尽快遣送太子到魏国,稳定局势,然后在国内整顿吏治,安抚百姓,招集流离失所的难民,赈济穷困饥饿中的人,发展农业,鼓励种桑养蚕,减轻赋役,燕国的江山社稷或许还能保住。”冯弘大怒,杀掉了刘滋。

辛亥,魏主遣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等伐燕,收其禾稼,徙民而还。

辛亥(二十日),北魏国主拓跋焘派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等人讨伐北燕,收获了当地的庄稼,强行胁迫北燕的百姓随军班师回国。

'14'秋,七月,壬午。魏主如美稷,遂至隰城,命阳平王它督诸军击山胡白龙于西河。它,熙之子也。

'14'秋季,七月,壬午(二十一日),北魏国主拓跋焘抵达美稷,又前往隰城。在那里,拓跋焘下令阳平王拓跋它,督率各路兵马在西河进攻山胡部落酋长白龙。拓跋它是拓跋熙的儿子。

魏主轻山胡,日引数十骑登山临视之。白龙伏壮士十余处掩击之,魏主坠马,几为所擒。内入行长代人陈建以身捍之,大呼奋击,杀胡数人,身被十创余,魏主乃免。

拓跋焘轻视山胡部落,每天他都只带几十名骑兵登山俯视。白龙在周围十多个地方都埋伏了精兵,突然袭击拓跋焘,拓跋焘从马上掉下来,几乎被山胡伏兵生擒。幸亏内入行长代人陈建以身相护,一面大声呼喊,一面英勇奋击,斩杀山胡士卒几人,身上受伤十余处,才使拓跋焘得以幸免。

九月,戊子,大破胡众,斩白龙,屠其城。冬,十月,甲午,魏人破白龙余党于五原,诛数千人,以其妻子赐将士。

九月,戊子(二十八日),北魏军大败山胡部落,斩杀了山胡酋长白龙,屠杀了全城的居民。冬季,十月,甲午(初五),北魏军又攻克白龙余党据守的五原,诛杀几千人,拓跋焘把被杀的山胡部落士卒的妻子女儿赏赐给军中将士。

十一月,魏主还宫;十二月,甲辰,复如云中。

十一月,拓跋焘回宫。十二月,甲辰(十六日),拓跋焘再去云中。

十二年(乙亥、435)

十二年(乙亥,公元435年)

'1'春,正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己未朔(初一),出现日食。

'2'辛酉,大赦。

'2'辛酉(初三),刘宋实行大赦。

'3'辛未,上祀南郊。

'3'辛未(十三日),刘宋文帝赴南郊祭祀天神。

'4'燕王数为魏所攻,遣使诣建康称藩奉贡。癸酉,诏封为燕王;江南谓之黄龙国。

'4'北燕多次遭北魏进攻,北燕王冯弘派使臣来到建康进贡,甘为藩属。癸酉(十五日),刘宋文帝下诏,封北燕王冯弘为燕王。江南人称北燕为黄龙国。

'5'甲申,魏大赦,改元太延。

'5'甲申(二十六日),北魏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太延。

'6'有老父投书于敦煌东门,求之,不获。书曰:“凉王三十年若七年。”河西王牧犍以问奉常张慎,对曰:“昔虢之将亡,神降于莘。愿陛下崇德修政,以享三十年之祚;若盘于游田,荒于酒色,臣恐七年将有大变。”牧犍不悦。

'6'北凉有位老叟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