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部分 (第1/4页)

'28'当初,尉迟敬德带兵帮助吕崇茂保卫夏县,唐高祖暗中派人赦免了吕崇茂的罪过,拜他为夏州刺史,让他谋取尉迟敬德,事情泄露,尉迟敬德杀了吕崇茂。尉迟敬德离开夏县后,吕崇茂余部又占据夏县拒守。秦王李世民率军从晋州回师攻夏县,壬午(二十四日),屠城。

'29'辛卯,秦王世民至长安。

'29'辛卯(二十九日),秦王李世民到长安。

'30'是月,突厥遣阿史那揭多献马千匹于王世充,且求婚,世充以宗女妻之,并与之互市。

'30'本月,突厥派遣阿史那揭多向王世充进献一千匹马,并求婚,王世充以同族之女远嫁突厥,并与突厥相互贸易。

'31'六月,壬辰,诏以和州总管、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楚王杜伏威为使持节、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扬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道安抚使,进封吴王,赐姓李氏。以辅公为行台左仆射,封舒国公。

'31'六月壬辰(初一),唐下诏任命和州总管、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楚王杜伏威为使持节、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扬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道安抚使,晋封为吴王,赐姓李氏。任命辅公为东南道行台左仆射,进封舒国公。

'32'丙午,立皇子元景为赵王,元昌为鲁王,元亨为王。

'32'丙午(初三),唐立皇子李元景为赵王,李元昌为鲁王,李元亨为王。

'33'显州行台尚书令楚公杨士林,虽受唐官爵,而北结王世充,南通萧铣,诏庐江王瑗与安抚使李弘敏讨之。兵未行,长史田瓒为士林所忌,甲寅,瓒杀士林,降于世充,世充以瓒为显州总管。

'33'显州行台尚书令楚公杨士林虽然接受了唐的官爵,却北面交结王世充,南面勾结萧铣,唐下诏命庐江王李瑗与安抚使李弘敏讨伐杨士林。军队还未出发,长史田瓒遭杨士林的猜忌,甲寅(二十三日),田瓒杀死杨士林,投降了王世充,王世充任命田瓒为显州总管。

'34'秦王世民之讨刘武周也,突厥处罗可汗遣其弟步利设帅二千骑助唐。武周既败,是月,处罗至晋阳,总管李仲文不能制;又留伦特勒,使将数百人,云助仲文镇守,自石岭以北,皆留兵戍之而去。

'34'秦王李世民讨伐刘武周时,突厥处罗可汗派弟弟步利设率二千骑兵协助唐军。刘武周失败后,当月,处罗可汗到晋阳,唐检校并州总管李仲文不能统制处罗;处罗又留下伦特勒,让伦特勒统领数百人,声称帮助李仲文镇守,从石岭关以北,都留下突厥兵戍守,然后离去。

'35'上议击王世充,世充闻之,选诸州镇骁勇皆集洛阳,置四镇将军,募人分守四城。秋,七月,壬戌,诏秦王世民督诸军击世充。陕东道行台屈突通二子在洛阳,上谓通曰:“今欲使卿东征,如卿二子何?”通曰:“臣昔为俘囚,分当就死,陛下释缚,加以恩礼。当是之时,臣心口相誓,期以更生余年为陛下尽节,但恐不获死所耳。今得备先驱,二儿何足顾乎!”上叹曰:“徇义之士,一至此乎!”

'35'唐高祖商议攻打王世充之事,王世充闻讯,从各州镇选拔骁勇,都集中到洛阳,设置四镇将军,又召募人分别守卫洛阳四城。秋季,七月壬戌(初一),高祖下诏命秦王李世民统率诸军攻打王世充。唐陕东道行台的左仆射屈突通的两个儿子都在洛阳,皇上对屈突通说:“现在想让你东征洛阳,你的两个儿子怎么办?”屈突通回答道:“臣下我过去作为阶下囚,理当被处死的,陛下不但释放了我,还施予很多恩惠。那时我就在内心发誓,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为陛下尽节,只是唯恐没有机会尽节捐躯罢了。如今有幸得以充任前锋,两个儿子又有什么值得顾惜的!”高祖赞叹道:“真是一位舍身取义之士,竟能做到这样!”

'36'癸亥,突厥遣使潜诣王世充,潞州总管李袭誉邀击,败之,虏牛羊万计。

'36'癸亥(初二),突厥暗中派使者赴王世充处,唐潞州总管李袭誉截击并打败了突厥使者,夺得的牛羊数以万计。

'37'骠骑大将军可朱浑定远告“并州总管李仲文与突厥通谋,欲俟洛阳兵交,引胡骑直入长安。”甲戌,命皇太子镇蒲反以备之,又遣礼部尚书唐俭安抚并州,暂废并州总管府,征仲文入朝。

'37'唐骠骑大将军可朱浑定远报告:“并州总管李仲文与突厥勾结,商定准备等洛阳唐、郑交战时,引导突厥骑兵直驱长安。”甲戌(十三日),唐高祖命令皇太子镇守蒲反以防备,又派礼部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