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部分 (第1/4页)

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然后大宋受命。太祖始制军法,使以阶级相承,小有违犯,咸伏斧质。是以上下有叙,令行禁止,四征不庭,无思不服,宇内义安,兆民允殖,以迄于今,皆由治军以礼故也。岂非诒谋之远哉!

从此战乱迭起,兵革不息,百姓涂炭,无处申诉,前后二百余年,然后是大宋王朝的建立。宋太祖开始制定军法,使将士以大制小,如稍有违犯,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上下有序,令行禁止,征讨四方割据势力,无不威服,天下安定,生民乐业,以至于今,都是因为治军用礼法的缘故。这难道不是见识深远的谋略吗!

'41'是岁,置振武节度使,领镇北大都护府、麟·胜二州;又置陕虢华及豫许汝二节度使;安南经略使为节度使,领交、陆等十一州。

'41'这一年,唐朝设置振武节度使,管辖镇北大都护府与麟州、胜州二州。又设置陕州、虢州、华州与豫州、许州、汝州二节度使。改安南经略使为节度使,管辖交州、陆州等十一州。

'42'吐蕃陷河源军。

'42'吐蕃攻陷河源军。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一卷

唐纪三十七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下之上乾元二年(己亥、759)

唐纪三十七 唐肃宗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

'1'春,正月,己巳朔,史思明筑坛于魏州城北,自称大圣燕王;以周挚为行军司马。李光弼曰:“思明得魏州而按兵不进,此欲使我懈惰,而以精锐掩吾不备也。请与朔方军同逼魏城,求与之战,彼惩嘉山之败,必不敢轻出。得旷引久,则邺城必拔矣。庆绪已死,彼则无辞以用其众也。”鱼朝恩以为不可,乃止。

'1'春季,正月己巳朔(初一),史思明在魏州城北建筑祭坛,祭天称王,自称大圣燕王,任命周挚为行军司马。李光弼说:“史思明攻占魏州后,按兵不动,是想松懈我们的意志,然后用精兵突然袭击我们的不备。请让我与朔方军联兵进逼魏州城,向史思明挑战,史思明鉴于嘉山之败的经验,必定不敢轻易出战。这样旷日持久,我们就能够收复邺城。如果安庆绪败死,史思明就会失去号召力,难以指挥叛军。”而观军容使宦官鱼朝恩却认为此计不可行,只好作罢。

'2'戊寅,上祀九宫贵神,用王之言也。乙卯,耕藉田。

'2'戊寅(初十),肃宗采用王的建议,祭祀九宫贵神。乙卯(疑误),肃宗行藉田礼,亲自耕田,以示重农。

'3' 镇西节度使李嗣业攻邺城,为流矢所中,丙申,薨;兵马使荔非元礼代将其众。初,嗣业表段秀实为怀州长史,知留后事。时诸军屯戍日久,财竭粮尽,秀实独运刍粟,募兵市马以奉镇西行营,相继于道。

'3'镇西节度使李嗣业在攻打邺城时,被乱箭射中,丙申(二十八日)去世。兵马使荔非元礼代替他指挥军队。起初,李嗣业奏请任命段秀实为怀州长史,主管留后事宜。此时,各路军队因为屯兵于邺城之下日久,财竭粮尽,而只有段秀实运送粮草,招兵买马,用以供应镇西行营兵,道路上络绎不绝。

'4'二月,壬子,月食,既。先是百官请加皇后尊号曰“辅圣”,上以问中书舍人李揆,对曰:“自古皇后无尊号,惟韦后有之,岂足为法!”上惊曰:“庸人几误我!”会月食,事遂寝。后与李辅国相表里,横于禁中,干豫政事,请托无究,上颇不悦,而无知之何。

'4'二月壬子(十五日),出现月全食。此前,百官请求加封张皇后尊号为“辅圣”,肃宗因此事问中书舍人李揆,李揆回答说:“自古以来皇后都没有尊号,只有中宗时韦皇后曾经有过尊号,怎么能够效法呢!”肃宗吃惊地说:“这些庸人几乎误了我的大事!”适逢出现月食,于是此事搁置。后来张皇后与宦官李辅国相互勾结,横行朝中,干预政事,无究尽地请托。肃宗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5'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围邺城,筑垒再重,穿堑三重,壅漳水灌之。城中井泉皆溢,构栈而居,自冬涉春,安庆绪坚守以待史思明,食尽,一鼠直钱四千,淘墙及马矢以食马。人皆以为克在朝夕,而诸军既无统帅,进退无所禀;城中人欲降者,碍水深,不得出。城久不下,上下解体。

'5'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包围了邺城,筑垒两道,挖壕三重,堵塞漳河水灌城。邺城中井泉都水满溢出,人们只好构栈而住,从冬天一直到春天,安庆绪死死坚守,等待史思明率兵解围,城中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