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部分 (第1/4页)

江,困难重重,即使曹休有此意,他也不能单独行动,还要得到其他将领的支持。臧霸等人,既有大量财富,又有尊贵的地位,已无更大的奢望,只希望这样下去,一直到死,保住禄位传给子孙而已,怎么会冒险投身危险之地,以求侥幸取胜呢?如果臧霸等人不支持渡江,曹休也自然就失去信心,为臣恐怕即使陛下下令渡江,他们也会犹豫不决,未必立即执行命令。”不久,正巧暴风吹断吴将吕范船队的所有缆绳,船只一直漂向曹休等人的营垒之下,魏军斩杀俘获吴军数千人。吴军溃散。文帝得到报告,下令各军迅速渡江。魏军尚未进兵,吴军救援的船只已经赶到,招集溃军退回江南。曹休派臧霸率兵追击,战斗不利,将军尹卢战死。

'19'庚申晦,日有食之。

'19'庚申晦(三十日),出现日食。

'20'吴王使太中大夫郑泉聘汉,汉太中大夫宗玮报之,吴、汉复通。

'20'吴王派太中大夫郑泉到蜀汉聘问,蜀汉派太中大夫宗玮至吴回报,吴蜀间又恢复了关系。

'21'汉主闻魏师大出,遗陆逊书曰:“贼今已在江、汉,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否?”逊签曰:“但恐军新破,创夷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推算,欲复以倾覆之余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

'21'汉王听说魏大举攻吴,写信给陆逊说:“曹军现抵达长江、汉水一带,我将再度率军东下,将军认为我能否这样做?”陆逊回信说:“只恐怕贵军新 败,元气还未恢复,所以才和我国恢复关系。当务之急是养好创伤,修补元气,还没有闲暇对外用兵。如果阁下不慎重考虑,欲图再次率残兵败将远途送来,仍然难逃覆灭的下场。”

'22'汉汉嘉太守黄元叛。

'22'蜀汉汉嘉太守黄元反叛。

'23'吴将孙盛督万人据江陵中洲,以为南郡外援。

'23'吴将孙盛率兵一万从占据江陵中洲,作为外围协助保卫南郡。

资治通鉴第七十卷

魏纪二 世祖文皇帝下黄初四年(癸卯、223)

魏纪二 魏文帝黄初四年(癸卯,公支223年

'1'春,正月,曹真使张击破吴兵,遂夺据江陵中洲。

'1'春季,正月,曹真派张击溃吴军一部,攻占江陵的中洲。

'2'二月,诸葛亮至永安。

'2'二月,诸葛亮到达永安。

'3'曹仁以步骑数万向濡须,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朱桓分兵赴之;既行,仁以大军径进,桓闻之,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才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隍之守,又谓士卒勇怯齐等故耳。今仁既非智勇,加其士座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乃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桓部曲妻子所在也。蒋济曰:“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是为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仁不从,自将万人留橐,为泰等后援。桓遣别将击雕等而身自拒泰,泰烧营退;桓遂斩常雕,生虏王双,临陈杀溺死者千余人。

'3'曹仁率步、骑兵数万人进军濡须,先放出风声说向东进攻羡溪,吴军濡须守将朱桓分派部队增援羡溪。援军刚出发,曹仁即率大军直扑濡须,朱桓得知后,急忙派人追回增援羡溪的部队,这支部队尚未返回,曹仁突然杀到。当时,朱桓的守军仅有五千人,部下将领都惶惶有畏惧之心。朱桓对他们分析说:“两军交战,胜负的关键在于将领如何,而不在人数多寡。诸位认为曹仁指挥作战的能力,会比我朱桓高明吗?兵法所说,‘远来进攻的军队要超过当地防守军队的一倍’,是就平原旷野,没有城池坚守而言,也是针对双方战斗力相同而言。如今,曹仁智勇不足,再加上所率兵将胆怯畏惧,又是千里跋涉,人困马乏。我和诸位高据坚城,南临长江,北靠山岭,以逸待劳,就地作好准备以制伏远来的敌人,这是百战百胜的形势,即使曹丕亲自来,我们尚且无忧,更不用说区区曹仁了。于是朱桓偃旗息鼓,显赤虚弱以引诱曹仁。曹仁派儿子曹泰进攻濡须城,又派将军常雕、王双等人乘牛皮油船袭击濡须附近的中洲。中洲,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