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 (第1/4页)

蛞晕纳死怼D�粑�未锕伲�骺妓�常�甑谄淙耍�云溆帕印H绱肆�兀�髡咦芗��砂雌溲裕��耪叱����诱叻厦猓�哦嗔由僬咂叫穑�佣嘤派僬咦笄āF浼渌�圆痪��酚心岩祝�髡吖痰弊剂壳嶂兀�⒓咏瞪保�蛔闱�苑ň∫病F溆杏帕俞咔椋�灰豆�壅撸�蔽�嗨舅娑���H袅钌舷鹿�嗳莨��宋�逡榇笸牵�溆锌伎沃�ǎ�辔抟嬉病!笔戮共恍小�

晋武帝又命令河南尹杜预对官吏的进退升降进行考核,杜预上奏说:“古时候进退人才,筹划于心,不拘泥于不法规;到了衰亡之世,不能考虑长久的通行而专求细密、周到,心存疑忌就相信所见所闻,对所见所产生怀疑又相信文书、信札,文书、术札越来越繁琐,为官之道越来越虚伪。魏氏考核官吏的方法,正是汉代京房遗留的法则,其文辞条令可称为极欺细密,然而不足的是苛求细枝末节而违背了主体,所以历代都不能通行无阻。还不如申明唐尧时期的旧制度,取其大而舍其小,去其细密而从其简明,使之易于遵循。要想说透事物的常理,彰明精神实质,全在于人本身;抛开人而依赖法令,就会以文辞、条令损害事理。不如委任显贵的官员,各自考核其所统领范畴内的官吏,每年都进行考查,议论其优劣,这样连续六年,主管人综合六年的情况,审查对其六年的评议,六年成绩都是优良的人,可以超格选拔;六年成绩都是劣的,就要废黜免职。优多劣少的人平级调任,劣多优少的人就要降职。在这当中如有对答不平衡,品评有难有易,主管人自然应当准确地衡量轻重,稍加损益,不必曲折以求尽合于法。有对优劣的品评徇私情,不符合公正的议论的,应当交付监察部门进行劾察。假如使上下公然地容忍过错,那么这就使公正的评论彻底地衰败,即使有对官吏考核的法令,也不会有益处。”这件事到底也没有实行。

'2'丁亥,帝耕籍田于洛水之北。

'2'丁亥(十九日),晋武帝在洛水之北耕种奉祀宗庙的籍田。

'3'戊子,大赦。

'3'戊子(二十日),晋武帝大赦天下。

'4'二月,吴主以左御史大夫丁固为司徒,右御史大夫孟仁为司空。

'4'二月,吴主任命左御史大夫丁固为司徒,右御史大夫孟仁为司空。

'5'三月,戊子,皇太后王氏殂。帝居丧之制,一遵古礼。

'5'三月,戊子(二十一日),皇太后王氏去世。晋武帝居丧期的制度,一概遵循古时倏的礼节。

'6'夏,四月,戊戌,睢陵元公王祥卒,门无杂吊之宾。其族孙戎叹曰:“太保当正始之世,不在能言之流;及间与之言,理致清远,岂非以德掩其言乎!”

'6'夏季,四月戊戌(初二),睢陵元公王祥去世,家中去唁的宾客中没有缺乏德行之人。他的同族兄弟的孙子王戎叹道:“太保王祥在正始时期,没有被列于能言善谈的那一流里,有时候与他交谈,思想情趣清明广远,莫不是他的德掩盖了他言谈方面才能?”

'7'已亥,葬文明皇后。有司又奏:“既虞,除衰服。”诏曰:“受终身之爱而无数年之报,情所不忍也。”有司固请,诏曰:“患在不能笃孝,勿以毁伤为忧。前代礼典,质文不同,何必限以近制,使达丧阙然乎!”群臣请不已,乃许之;然犹冠疏食以终三年,如文帝之丧。

'7'已亥(初三),安葬文明皇后。主管部门上奏说:“安魂的祭礼已经完毕,可以除去丧服,”晋武帝下诏说:“受到母亲一生的爱抚,却没有用几年的时间回报,从感情上不忍心。”主管部门坚持请晋武帝除去丧服,晋武帝下诏说:“我所担忧的是不能够一心一意地尽孝,你们不要为我过度悲伤而忧虑。前代的礼仪典制形式内容也有所不同,何必要用近代的制度加以限制,使通用的丧礼废缺呢?”群臣仍然请求不已,晋武帝便听从了,但是仍然戴白冠,吃素食,坚持了三年,如同为晋文帝守丧一样。

'8'秋,七月,众星西流如雨而陨。

'8'秋季,七月,众多流星落向西方如雨水倾泻而下。

'9'已卯,帝谒崇阳陵。

'9'已卯(十四日),晋武帝拜谒崇阳陵。

'10'九月,青、徐、兖、豫四州大水。

'10'九月,青、徐、兖、豫四州洪水泛滥。

'11'大司马石苞久在淮南,威惠甚著。淮北监军王琛恶之,密表苞与吴人交通。会吴人将入寇,苞筑垒遏水以自固,帝疑之。羊祜深为帝言:“苞必不然。”帝不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