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部分 (第1/4页)

'23'秦以雷弱儿为大司马,毛贵为太尉,张遇为司空。

'23'前秦任命雷弱儿为大司马,毛贵为太尉,张遇为司空。

'24'殷浩之北伐也,中军将军王羲之以书止之,不听。既而无功,复谋再举。羲之遗浩书曰:“今以区区江左,天下寒心,固已久矣,力争武功,非所当作。自顷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竟无一功可论,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势;任其事者,岂得辞四海之责哉!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所复及,莫若还保长江,督将各复旧镇;自长江以外,羁縻而已。引咎责躬,更为善治,省其赋役,与民更始,庶可以救倒悬之急也!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此愚智所不解也。”

'24'殷浩北伐的时候,中军将军王羲之写信劝他不要去,他没有听从。此后无功而返,他便图谋再一次出征。王羲之给殷浩写信说:“如今我们占据着区区江左之地,天下人为之心寒,本来已经很久了。力争战功,不是现在该干的事情。近来在朝廷内外任职的官员们,没有深谋远虑,却任意挥霍摧残国家的根基,每个人都追求实现自己的志向,最终却没有一桩战功可言,于是使天下大有土崩瓦解的趋势。干这种事情的人,岂能让他推卸掉天下人的责怪!如今在外边军队被攻破,在国内资财被耗尽,保全淮南的志向,已经不再是力所能及的了,不如回来确保长江,督将们再各自镇守旧地,长江以远的地区,保持着联系就可以了。官员们引咎自责,重新实施良好的治理方法,减免赋税徭役,与百姓一起从头奋斗,或许还可以解救千钧一发的危急局势。您出身于布衣百姓,承担着天下的重任,掌管着督察统管之责,然而却失败落魄到如此地步,恐怕满朝廷的那些贤士没有一个会愿意为别人分担责任。如果您还觉得以前的事情考虑得不周到、细致,所以应该再去追求分外之功,那么虽说宇宙广大,恐怕也容不下您!这就是我愚钝的头脑所不能理解的。”

又与会稽王昱笺曰:“为人臣谁不愿尊其主,比隆前世;况遇难得之运哉!顾力有所不及,岂可不权轻重而处之也!今虽有可喜之会,内求诸己,而所忧乃重于所喜。功未可期,遗黎歼尽,劳役无时,征求日重,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已,此封内所痛心叹悼而莫敢吐诚者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愿殿下更垂三思,先为不可胜之基,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若不行,恐麋鹿之游,将不止林薮而已!愿殿下暂废虚远之怀,以救倒悬之急,可谓以亡为存,转祸为福也。”不从。

王羲之又给会稽王司马昱去信说:“作为臣下,谁不愿意尊奉自己的君主,希望他的事业和前代一样兴隆昌盛呢?况且是在遇到了难得的时运的时候。只不过在力量有所不及的情况下,难道能不权衡轻重而随意行事吗!如今虽然有令人可喜的机会,但看看自身的情况,令人担忧的事情仍然多于令人可喜的事情。成功未可预期,遗民损失殆尽,劳役毫无时限,征敛日益繁重,以区区吴、越之地去征服统治天下十分之九的广阔地区,不灭亡又会怎样呢!不权衡自己的德行与力量,不彻底失败就不善罢某休,这就是国内人士所痛心疾首而又不敢直说的话。‘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但未来的还可以补救。’希望殿下再度三思,先奠定不可战胜的根基,等到根基牢固、势力强大时再作图谋,那也为时不晚。如果不这样做,恐怕危险就会降临到我们江南!希望殿下能暂时放弃虚华高远的想法,以挽救眼前千钧一发的危急局势,这才可以说是以亡图存,转祸为福。”司马昱没有听从王羲之的劝告。

九月,浩屯泗口,遣河南太守戴施据石门,荥阳太守刘遁据仓垣。浩以军兴,罢遣太学生徒,学校由此遂废。

九月,殷浩驻扎在泗口,派河南太守戴施占据石门,荥阳太守刘遁占据仓垣。殷浩以征集财物供军用为由,停止了太学学生的学习,并将他们遣散回去,学校从此也就关闭了。

冬,十月,谢尚遣冠军将军王侠攻许昌,克之。秦豫州刺史杨群退屯弘农。征尚为给事中,戍石头。

冬季,十月,谢尚派冠军将军王侠攻克了许昌。前秦的豫州刺史杨群撤退驻扎在弘农。东晋朝廷征召谢尚为给事中,戍卫石头。

'25'丁卯,燕王俊还蓟。

'25'丁卯(十一日),前燕王慕容俊回到蓟城。

'26'故赵将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