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部分 (第1/4页)

锔笫汤衫钫训麓颓熘�取U训乱�龉庹�磐猓�允境�吭唬骸按嗽粲�衔一仕茫�⑽涑兴茫�泵�酥���拷匝�觯�缓笳壬敝��涞衬松ⅰ�

王庆之朝见太后,太后说:“皇嗣是我的儿子,为何要废黜他?”王庆之回答说:“‘神灵不享受别族人的祭品,百姓不祭祀别族的鬼神。’现在是谁拥有天下,却要以李氏为继承人吗?”太后指示将他遣送出去。王庆之趴在地上,以死哭请,不愿离去,太后便送给他盖有印章的一纸凭证说:“以后想见我,拿它让守门人看。”从此,王庆之屡次求见,太后很不高兴,命令凤阁侍郎李昭德赐王庆之杖刑。李昭德将他领出光政门外,指着他对官员们说:“这个坏蛋想废黜我朝皇嗣,立武承嗣为太子”,命令将他摔倒,摔得他耳朵眼睛都流血,然后用刑杖打死,他的党羽才散去。

昭德因言于太后曰:“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当传之子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顾托,若以天下与承嗣,则天皇不血食矣。”太后亦以为然。照德,乾之子也。

李昭德于是向太后进言说:“天皇,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儿子。陛下自己拥有天下,应当传给子孙作为万代家业,怎么能用侄子为继承人呢!自古以来没有听说侄子作天子而为姑母立庙的!况且陛下受天皇临终托付,如果将天下交给武承嗣,则天皇就无人祭祀了。”太后也同意这看法。李昭德是李乾的儿子。

'29'壬辰,杀鸾台侍郎·同平章事乐思晦、右卫将军李安静。安静,纲之孙也。太后将革命,王公百官皆上表劝进,安静独正色拒之。及下制狱,来俊臣诘其反状,安静曰:“以我唐家老臣,须杀即杀!若问谋反,实无可对。”俊臣竟杀之。

'29'壬辰(疑误),朝廷杀鸾台侍郎、同平章事乐思晦和右卫将军李安静。李安静是李纲的孙子。太后准备称帝,王公、百官都上表劝进,只有李安静严正地拒绝。及至他被关入太后的特别监狱,来俊臣责问他谋反的情况,李安静说:“因我是唐家老臣,要杀就杀!若问谋反,实在无可奉告。”来俊臣终于将他处死。

'30'太学生王循之上表,乞假还乡;太后许之。狄仁杰曰:“臣闻君人者唯杀生之柄不假人,自余皆归之有司。故左、右丞,徒以下不句;左、右相,流以上乃判,为其渐贵故也。彼学生求假,丞、簿事耳,若天子为之发敕,则天下之事几敕可尽乎!必欲不违其愿,请普为立制而已。”太后善之。

'30'太学生王循之上表,请假回家;太后批准了他。狄仁杰说:“我听说作君主的只有生杀的大权不交给别人,其余的权力都归有关部门。所以左、右丞不办理徒刑以下的刑罚;左、右相只裁决流放以上的刑罚,因为地位逐渐尊贵的缘故。学生请假,是国子监丞、主薄管的事,如果天子为这种事发布敕令,则天下的事要发布多少敕令才能处理完!一定要不违反人们的意愿,请全面为他们建立制度就可以了。”太后认为这个意见好。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五卷

唐纪二十一 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上长寿元年(壬辰、692)

唐纪二十一 则天皇后长寿元年(壬辰,公元692年)

'1'正月,戊辰朔,太后享万象神宫。

'1'正月,戊辰朔(初一),太后在万象神宫祭祀。

'2'腊月,立故于阗王尉达伏雄之子瑕为于阗王。

'2'腊月,朝廷封原于阗王尉迟伏雄的儿子尉迟瑕为于阗王。

'3'春,一月,丁卯,太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人,无问贤愚,悉加擢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自此始。时人为之语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有举人沈全交续之曰:“心存抚使,眯目圣神皇。”为御史纪先知所擒,劾其诽谤朝政,请杖之朝堂,然后付法,太后笑曰:“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宜释其罪。”先知大惭。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3'春季,一月,丁卯(初一),太后接见存抚使所荐举的人员,无论有才能与否,都加以任用,才高的试任凤阁舍人、给事中,其次的试任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任制度从此开始。当时人编顺口溜说:“补阙接连用车载,拾遗平平常常用斗量;用耙子才能推拢的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