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部分 (第1/4页)

的符信在哪里?”孙把军中携带的所有绢帛搜集到一起,共计一万余段,连同大小将官的紫袍、金带、鱼带,统统交给了李大。李大说:“请将军回到南边去,不要再到这里来骚扰了。”唐军将士十分惊惧,南撤的军队再也没有任何队形,奚军又乘机相攻,因而溃不成军。孙和周以悌被奚人俘获,奚人又将他们献给突厥,突厥可汗默啜将两人杀死。李楷洛和乌可利逃回唐朝境内。

'15'秋,七月,彗星出西方,经轩辕入大微,至于大角。

'15'秋季,七月,彗星出现在西方,经过轩辕星进入太微垣,到达大角星。

'16'有相者谓同中书门下三品窦怀贞曰:“公有刑厄。”怀贞惧,请解官为安国寺奴;敕听解官。乙亥,复以怀贞为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平章军国重事。

'16'有个看相的人对同中书门下三品窦怀贞说:“您将有刑狱之灾。”窦怀贞非常害怕,上表请求解除官职,去作安国寺的寺奴。唐睿宗降敕照准。乙亥(初八),唐睿宗又任命窦怀贞为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平章军国重事。

'17'太平公主使术者言于上曰:“彗所以除旧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变,皇太子当为天子。”上曰:“传德避灾,吾志决矣。”太平公主及其党皆力谏,以为不可,上曰:“中宗之时,群奸用事,天变屡臻。朕时请中宗择贤子立之以应灾异,中宗不悦,朕忧恐数日不食。岂可在彼则能劝之,在己则不能邪!”太子闻之,驰入见,自投于地,叩头请曰:“臣以微功,不次为嗣,惧不克堪,未审陛下遽以大位传之,何也?”上曰:“社稷所以再安,吾之所以得天下,皆汝力也。今帝座有灾,故以授汝,转祸为福,汝何疑邪!”太子固辞。上曰:“汝为孝子,何必待柩前然后即位邪!”太子流涕而出。

'17'太平公主指使一个懂天文历法的人向唐睿宗进言说:“彗星的出现标志着将要除旧布新,再说位于天市垣内的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变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应当登基即位。”唐睿宗说:“将帝位传给有德之人,以避免灾祸,我的决心已定。”太平公主和她的同伙们都极力谏阻,认为这样做不行,唐睿宗说:“中宗皇帝在位时,一群奸佞小人专擅朝政,上天屡次用灾异来表示警告。朕当时请求中宗选择贤明的儿子立为皇帝以避免灾祸,但中宗很不高兴,朕也因此而担忧恐惧以至于几天吃不下饭。朕怎么能够对中宗可以劝他禅位,对自己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呢!”太子李隆基知道这个消息后,赶忙入宫朝见,跪在地上边叩头边说:“臣因尺寸之功,就被破格立为皇嗣,即使是做太子还担心无法胜任,陛下又突然要将帝位传给臣,不清楚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唐睿宗对太子说:“大唐的宗庙社稷之所以再次安然无恙,我之所以能够君临天下,都是由于你立下大功。现在帝座星有灾异出现,所以我将帝位禅让给你,以便能转祸为福,你还有什么可疑惑的呢!”太子李隆基还是坚决推辞不受。唐睿宗说:“你是一个孝子,为什么非要等到站在我的灵柩前才能即皇帝之位呢!”太子只好流着眼泪走了出来。

壬辰,制传位于太子,太子上表固辞。太平公主劝上虽传位,犹宜自总大政。上乃谓太子曰:“汝以天下事重,欲朕兼理之邪!昔舜禅禹,犹亲巡狩,朕虽传位,岂忘家国!其军国大事,当兼省之。”

壬辰(二十五日),唐睿宗颁发制命,决定将帝位传给太子李隆基,太子上表坚决推辞。太平公主劝说唐睿宗,最好在禅让之后,还要亲自执掌朝政大事。于是唐睿宗对太子说:“你是不是觉得国家事务十分繁重,要让朕帮你处理一些事务呢?想当初唐尧将帝位禅让给虞舜后,还要亲自到各地去巡视,现在朕虽然将帝位传给了你,哪里就能对家国之事漠不关心呢!此后凡有军国大事,朕还是会参予处理的。”

八月,庚子,玄宗即位,尊睿宗为太上皇。上皇自称曰朕,命曰诰,五日一受朝于太极殿。皇帝自称曰予,命曰制、敕,日受朝于武德殿。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决于上皇,余皆决于皇帝。

八月,庚子(初三),唐玄宗即皇帝位,将唐睿宗尊奉为太上皇。太上皇自称为“朕”,所发布的命令称为“诰”,每五天一次在太极殿接受群臣朝见。皇帝自称为“予”,所发布的命令称为“制”、“敕”,每天都在武德殿接受群臣朝见。凡涉及到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以及重大的刑狱政务由太上皇决定,其余政务均由皇帝决断。

'18'壬寅,上大圣天后尊号曰圣帝天后。

'18'壬寅(初五),朝廷为大圣天后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