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部分 (第1/4页)

物资装备没有运到,旗帜服装破败粗劣,宣武人嗤笑朔方军说:“叫花子能够打败敌人吗!”唐朝臣用宣武人的话来激怒士兵,而且说:“都统有令,先打破敌人营垒的,便将营垒中的物品悉数给他。”士卒们都愤怒而起,奋力争先。

崇庆、温攻彭城,二旬不能卞,请益兵于纳;纳遣其将石隐金将万人助之,与刘洽等相拒于七里沟。日向暮,洽引军稍却,朔方马军使杨朝晟言于唐朝臣曰:“公以步兵负山而陈,以待两军,我以骑兵伏于山曲,贼见悬军势孤,必搏之;我以伏兵绝其腰,必败之。”朝臣从之。崇庆等果将骑二千逾桥而西,追击官军,伏兵发,横击之;崇庆等兵中断,狼狈而返,阻桥以拒官军。其兵有争桥不得,涉水而渡者。朝晟指之曰:“彼可涉,吾何为不涉!”遂涉水击,据桥者皆走,崇庆等兵大溃;洽等乘之,斩首八千级,溺死过半。朔方军尽得其辎重,旗服鲜华,乃谓宣武人曰:“乞子之功,孰与宋多?”宣武人皆惭。官军乘胜逐北,至徐州城下,魏博、淄青军解围走,江、淮漕运始通。

信都崇庆和王温攻打彭城,历时二十天,未能攻克,向李纳请求增加兵力。李纳派遣将领石隐金带领一万人援助他们,与刘洽等人在七里沟相峙。天色渐晚,刘洽带领军队稍稍退却,朔方马军使杨朝晟对唐朝臣说:“你率领步兵背山列阵,等待信都崇庆、王温二军的到来,我率领骑兵在山中的曲折之处埋伏。敌军看到你孤军深入,势单力薄,定会前来与你拼搏,我率领伏兵拦腰截断敌军,定能打败他们。”唐朝臣听从了他的意见。信都崇庆等人果然带领骑兵二千人,越过桥来,向西挺进,追击官军。杨朝晟的伏兵发动,从侧面进击敌军。信都崇庆等人的军队被从中切断,狼狈而回,退至桥前,抗拒官军。部下有些士兵争着过桥受阻,便淌水过河,杨朝晟指着这些人说:“他们可以淌水过河,我们为什么不能淌水过河!”于是杨朝晟淌着河水进击,占据桥头的敌军都逃跑了,信都崇庆等人的军队全面溃退,刘洽等人率兵追赶,斩首八千级,淹死的人超过一半。朔方军悉数得到了敌军的辎重,旗帜鲜明,服装华丽,于是对宣武人说:“叫花子立下的功劳,与你们宋州兵相比,到底是谁的多呀?”宣武人都觉得惭愧了。官军乘胜向北追击,来到徐州城下,魏博和淄青的军队解除了对徐州的包围,撤退逃走,江、淮漕运又开始通畅了。

'22'己巳,诏削李惟岳官爵;募所部降者,赦而赏之。

'22'己巳(十五日),德宗下诏削去李惟岳的官爵,对能够招集部下归降的将领,予以赦免并奖赏。

'23'甲申,淮南节度使陈少游遣兵击海州,其刺史王涉以州降。

'23'甲申(三十日),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派兵进击海州,海州刺史王涉率领全州归降。

'24'十二月,李纳密州刺史马万通乞降;丁酉,以为密州刺史。

'24'十二月,李纳的部下密州刺史马万通请求归降,丁酉(十三日),德宗任命他为密州刺史。

'25'崔汉衡至吐蕃,赞普以敕书称贡献及赐,全以臣礼见处;又,云州之西,当以贺兰山为境,邀汉衡更请之。丁未,汉衡遣判官与吐蕃使者入奏。上为之改敕书、境土,皆如其请。

'25'崔汉衡来到吐蕃。吐蕃赞普认为敕书中使用贡献、赐给等语,完全是对臣属之礼对待吐蕃;此外,还提出在云州西面,双方应当以贺兰山为边界,请崔汉衡回去再为请求。丁未(二十三日),崔汉衡派遣判官与吐蕃使者入朝上奏,德宗为吐蕃修改了敕书,改订了边境,一切都如吐蕃请求的那样。

'26'加马燧魏博招讨使。

'26'德宗加封马燧为魏博招讨使。

三年(壬戌、782)

三年(壬戌,公元782年)

'1'春,正月,河阳节度使李引兵逼卫州,田悦守将任履虚诈降,既而复叛。

'1'春季,正月,河阳节度使李领兵逼近卫州,田悦部下的守城将领任履虚诈降,不久再次反叛。

'2'马燧等诸军屯于漳滨。田悦遣其将王光进筑月城以守长桥,诸军不得渡。燧以铁锁连车数百,实以土囊,塞耳下流,水浅,诸军涉渡。时军中乏粮,悦等深壁不战。燧命诸军持十日粮,进屯仓口,与悦夹洹水而军。李抱真、李问曰:“粮少而深入,何也?”燧曰:“粮少则利速战,今三镇连兵不战,欲以老我师;我若分军击其左右,悦必救之,则我腹背受敌,战必不利。故进军逼悦,所谓攻其所必救也。彼苟出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