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部分 (第1/4页)

'8'夏,四月,癸未,以安州刺史伊慎为安、黄等州节度使。

'8'夏季,四月,癸未(初九),德宗任命安州刺史伊慎为安、黄等州节度使。

'9'癸巳,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薨。

'9'癸巳(十九日),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去世。

'10'南诏异牟寻遣使与韦皋约共击吐蕃,皋以兵粮未集,请俟他年。

'10'南诏异牟寻派遣使者约韦皋共同进击吐蕃,韦皋认为兵马粮草尚未集结,请南诏等待来年再说。

'11'山南西道都虞候严砺谄事严震,震病,使知留后,遗表荐之。秋,七月,乙巳,以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11'山南西道都虞候严砺逢迎严震,严震生病以后,让他掌管留后事务,死前写下遗表推荐他。秋季,七月,乙巳(初三),德宗任命严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12'八月,陈许节度使曲环薨。乙未,吴少诚遣兵掠临颍,陈州刺史上官知陈许留后,遣大将王令忠将兵三千救之,皆为少诚所虏。丙午,以为陈许节度使,少诚遂围许州。欲弃城走,营田副使刘昌裔止之曰:“城中兵足以办贼,但闭城勿与战,不过数日,贼气自衰,吾以全制其弊,蔑不克矣。”少诚昼夜急攻,昌裔募勇士千人凿城出击少诚,大破之,城由是全。昌裔,兖州人也。少诚又寇西华,陈许大将孟元阳拒却之。陈许都知兵马使安国宁与上官不叶,谋翻城应少诚;刘昌裔以计斩之。召其麾下,人给二缣;伏兵要巷,见持缣者悉斩之,无得脱者。

'12'八月,陈许节度使曲环去世。乙未(二十四日),吴少诚派兵掳掠临颍。陈州刺史上官掌管陈许留后事务,派遣大将王令忠领兵三千人前去援救临颍,但都被吴少诚俘获了。丙午(疑误),德宗任命上官为陈许节度使,于是吴少诚围困许州。上官准备丢下州城逃走,营田副使刘昌裔劝阻他说:“城中的兵力是足够对付敌人的,只要闭门守城,不与敌军交战,过不了几天,敌军的气势自然衰落下去,我们以养精蓄锐之师遏制敌方的困顿疲乏之师,是不会不取胜的。”吴少诚夜以继日地急切攻打许州,刘昌裔募集了勇士一千人,凿开城洞,前去攻击吴少诚,大破敌军,因此许州城得以保全。刘昌裔是兖州人。吴少诚又去侵犯西华县,陈许大将孟元阳率兵阻击,打退了敌军。陈许都知兵马使安国宁与上官关系不睦,图谋翻城接应吴少城,刘昌裔定计斩杀了他。刘昌裔将安国宁的部下召集起来,每人发给布帛两匹,却又在紧要的街巷埋伏了士兵,凡是见到拿着布帛的人,一概斩杀,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出去。

'13'庚辰,宣武节度使刘全谅薨。军中思刘玄佐之恩,推其甥都知兵马使匡城韩弘为留后。弘将兵,识其材鄙勇怯,指顾必堪其事。

'13'庚辰(疑误),宣武节度使刘全谅去世。军中将士怀念刘玄佐的恩惠,便推举他的外甥都知兵马使匡城人韩弘担任留后。韩弘统率将士,能够识别他们的有才与无才,勇敢与怯懦,凡是有所委派,一定让将士能够胜任。

'14'丙辰,诏削夺吴少诚官爵,令诸道进兵讨之。

'14'丙辰(疑误),德宗颁诏革除吴少诚的官职爵位,命令各道进兵讨伐吴少诚。

'15'辛酉,以韩弘为宣武节度使。先是,少诚与刘全谅约共攻陈许,以陈州归宣武。使者数辈犹在馆,弘悉驱出斩之;选卒三千,会诸军击少诚于许下。少诚由是失势。

'15'辛酉(疑误),德宗任命韩弘为宣武节度使。在此之前,吴少诚与刘全谅约定共同攻打陈许,答应将来将陈州归属于宣武。吴少诚派至宣武的好几批使者仍然住在客舍中,韩弘将他们全数驱赶出来,斩杀了他们。韩弘选拔三千士兵,会合各军,在许州城下进击吴少诚。由此,吴少诚失去了优势。

'16'冬,十月,乙丑,邕王薨。太子之子也,上爱而子之,及薨,谥曰文敬太子。

'16'冬季,十月,乙丑(疑误),邕王李去世。李是太子的儿子,德宗喜欢他,把他当作儿子看待。及至李去世,德宗给他追加谥号,称作文敬太子。

'17'山南东道节度使于、安黄节度使伊慎、知寿州事王宗与上官、韩弘进击吴少诚,屡破之。十一月,壬子,于奏拔吴房、朗山。

'17'山南东道节度使于、安黄节度使伊慎、知寿州事王宗与上官、韩弘进军攻击吴少诚,屡次打败敌军。十一月,壬子(十二日),于奏称攻克了吴房与朗山。

'18'十二月,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