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部分 (第1/4页)

晋国的军队队伍已乱,后梁军从四面集合起来,攻势甚猛。晋王占据在高丘收集散兵,到了中午,军队才又重新振作起来。坡中有一座土山,贺率兵占据了它。晋王对他的将士们说:“今天得这座山的人就可以取得胜利,我和你们一起夺取。”于是他率兵首先登上了山,李从珂和禁卫军大将李建及率领步兵跟在他的后面,后梁珍见势纷纷下山,于是晋军夺取了这座山。

日向晡,贺陈于山西,晋兵望之有惧色。诸将以为诸军未尽集,不若敛兵还营,诘朝复战。天平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阎宝曰:“王彦章骑兵已入濮阳,山下惟步卒,向晚皆有归志,我乘高趣下击之,破之必矣。今王深入敌境,偏师不利,若复引退,必为所乘。诸军未集者闻梁再克,必不战自溃。凡决胜料敌,惟观情势,情势已得,断在不疑。王之成败,在此一战;若不决力取胜,纵收余众北归,河朔非王有也。”昭义节度使李嗣昭曰:“贼无营垒,日晚思归,但以精骑扰之,使不得夕食,俟其引退,追击可破也。我若敛兵还营,彼归整众复来,胜负未可知也。”王建及擐甲横槊而进曰:“贼大将已遁,王之骑军一无所失,今击此疲乏之众,如拉朽耳。王但登山,观臣为王破贼。”王愕然曰:“非公等言,吾几误计。”嗣昭、建及以骑兵大呼陷陈,诸军继之,梁兵大败。元城令吴琼,贵乡令胡装,各帅白丁万人,于山下曳柴扬尘,鼓噪以助其势。梁兵自相腾藉,弃甲山积,死亡者几三万人。装,证之曾孙也。是日,两军所丧士卒各三之二,皆不能振。

到了傍晚,贺的军队在山的西面列阵,晋军望见面带惧色。晋军有些将领认为部队的散兵还没有全部集合起来,不如先收兵回营,明早再继续战斗。天平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阎宝说:“王彦章的骑兵已经到了濮阳,山下只有步卒,傍晚时都想回家,我们居高临下攻打,一定会打败他们。如今大王已经深入敌境,配合部队又出师不利,如果再率兵撤退,一定会被打败。一些尚未集合全的部队听说又被梁军打败,一定会不战自败。凡与敌人决战一争胜负,只有认真观察形势,形势已搞清楚,就要果断,不能疑惑。大王的成功与失败,在此一举。如果不能决一死战,夺取胜利,即使收复散兵回到北面,河朔一带也就不归大王所有了。”昭义节度使李嗣昭说:“敌人没有营垒,日夜都想回家,只要用精锐的骑兵去骚扰,使他们不能吃晚饭,等他们退却时,我们就追击,这样就可以打败他们。我们如果收兵回营,他们就会整理好部队卷土重来,胜负就不可知了。”李建及穿起战衣横执武器就出发,说:“敌人的大将已经逃跑,大王的骑兵一无所失,现在攻打这些疲乏的士卒,就像摧毁腐朽之物一样轻而易举。大王只管登山,观看臣下为王破敌。”晋王惊讶地说:“如果不是你们这么说,我几乎耽误大计。”李嗣昭、李建及率骑兵高声呼喊着冲向后梁军的阵营,其他部队在后面紧跟,后梁军大败。元城令吴琼、贵乡令胡装,各率一万多平民百姓在山下拉着柴,弄得灰尘弥温,击鼓呼喊助威。后梁军士卒自相踩踏,山上到处都堆着后梁军丢弃的兵甲,后梁军被打死的人几乎达三万。胡装是胡证的曾孙。在这一天,两军损失的士卒各有三分之二,都不能重新振兴起来。

晋王还营,闻周德威父子死,哭之恸,曰:“丧吾良将,吴吾罪也。”以其子幽州中军兵马使光辅为岚州刺史。

晋王回到军营,听说周德威父子都已战死,哭得十分悲痛,说:“丧失了我的好将领,这是我的罪过。”于是把他的儿子幽州中军兵马使周光辅升任为岚州刺史。

李嗣源与李从珂相失,见晋军桡败,不知王所之,或曰:“王以北渡河矣。”嗣源遂乘冰北渡,将之相州。是日,从珂从王夺山,晚战皆有功。甲子,晋王进攻濮阳,拔之。李嗣源知晋军之捷,复来见王于濮阳,王不悦,曰:“公以吾为死邪?渡河安之!”嗣源顿首谢罪。王以从珂有功,但赐大钟酒以罚之;自是待嗣源稍薄。

李嗣源和李从珂失去联系,李嗣源看到晋军被挫败,也不知道晋王去了哪里,有人说:“晋王民经向北渡过了黄河。”于是李嗣源也踏着冰向北渡过黄河,准备到相州去。这一天,李从珂跟着晋王夺下了土山,晚上战斗中也有功劳。甲子(二十五日),晋王进攻濮阳,予以攻克。李嗣源听到晋军胜利的消息,又到濮阳来见晋王,晋王很不高兴,说:“你以为我死了吗?过了黄河准备去哪里?”李嗣源叩头谢罪。晋王认为李从珂战斗有功,但只赐给他一大钟酒来罚他喝。从此以后晋王对待李嗣源冷淡了一些。

'36'初,契丹主之弟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