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部分 (第1/4页)

循的原职,任命他为河东节度副使。张承业对苏循特别反感。

'15'张文礼虽受晋命,内不自安,复遣间使因卢文进求援于契丹;又遣间使来告曰:“王氏为乱兵所屠,公主无恙。今臣已北召契丹,乞朝廷发精甲万人相助,自德、棣渡河,则晋人遁逃不暇矣。”帝疑未决。敬翔曰:“陛下不乘此衅以复河北,则晋人不可复破矣。宜徇其请,不可失也。”赵、张辈皆曰:“今强寇近在河上,尽吾兵力以拒之,犹惧不支,何暇分万人以救张文礼乎!且文礼坐持两端,欲以自固,于我何利焉!”帝乃止。

'15'张文礼虽然接受了晋王的命令,但心里很不安,又秘密派使者通过卢文进向契丹求援。同时秘密派使者来告诉后梁说:“王氏被敌兵杀死,但公主十分安全。现在我已经向北面招请契丹人,请求朝廷派出一万精锐部队相助,从德州、棣州渡过黄河,这样晋人就没有空隙逃跑了。”后梁帝犹疑不决。敬翔说:“陛下如果不乘这个机会收复黄河以北,那么晋人是很难再被攻破的。应当顺从他们的请求,机不可失啊!”赵岩、张汉杰等人都说:“现在强大的敌人离我们很近,就在黄河边上,用我们的全部兵力来抵抗他们,还怕支持不下来,哪里能够分出一万多士卒去援救张文礼呢!况且张文礼脚踩两只船,打算以此来巩固自己,对于我们有什么好处呢?于是后梁帝停止了对张文礼的援救。

晋人屡于塞上及河津获文礼蜡丸绢书,晋王皆遣使归之,文礼惭惧。文礼忌赵故将,多所诛灭。符习将赵兵万人从晋王在德胜,文礼请召归,以他将代之,且以习子蒙为都督府参军,遣人赍钱帛劳行营将士以悦之。习见晋王,泣涕请留,晋王曰:“吾王赵王同盟讨贼,义犹骨肉,不意一旦祸生肘腋,吾诚痛之。汝苟不忘旧君,能为之复雠乎?吾以兵粮助汝。”习与部将三十余人举身投地恸哭曰:“故使授习等剑,使之攘除寇敌。自闻变故以来,冤愤无诉,欲引剑自刭,顾无益于死者。今大王念故使辅佐之勤,许之复冤,习等不敢烦霸府之兵,愿以所部径前搏取凶竖,以报王氏累世之恩,死不恨矣!”

晋人曾多次在边境上和黄河的渡口边抓获张文礼送给契丹和后梁国的用蜡丸密封、用白绢书写的书信,晋王每次都派使者给张文礼送回去,张文礼感到惭愧惧怕。张文礼十分忌恨赵王原来的将领们,大多数都被诛杀。符习率领一万多赵国士卒随从着晋王在德胜,张文礼请求将符习召回,由别的将领代替,并且用符习的儿子符蒙作为都督府参军,张文礼还派人带着钱财物品去慰劳前线将士,以讨好他们。符习见到晋王以后,一边哭泣一边请求留下,晋王说:“我和赵王曾经订立同盟共同抗敌,其情义像骨肉一般,不料一下子在身边发生祸端,我确实痛心。你如果没有忘记过去的君主,能为他报仇吗?我将援助你士卒和粮食。”符习和三十多位部将一起跪在地上边哭边说:“王熔交给我符习等人宝剑,让我们消灭敌寇。自从发生变乱以来,深冤大恨无处可诉,本想引剑自杀,但又想到这样对死去的人没有什么好处。现在大王怀念王熔对你的辅佐之恩,答应为王熔报仇,我符习等不敢麻烦尊府的士兵,我们愿意率领部下前去杀凶手,来报答王氏对我们世世代代的恩情,虽然死去也没什么悔恨的。”

八月,庚申,晋王以习为成德留后,又命天平节度使阎宝、相州刺史史建瑭将兵助之,自邢而北。文礼先病腹疽;甲子,晋兵拔赵州,刺史王铤降,晋王复以为刺史,文礼闻之,惊惧而卒。其子处瑾秘不发丧,与其党韩正时谋悉力拒晋。九月,晋兵渡滹沱,围镇州,决漕渠以灌之,获其深州刺史张友顺。壬辰,史建瑭中流矢卒。

八月,庚申(初七),晋王任命符习为成德留后,又命令天平节度使阎宝、相州刺史史建瑭率兵帮助他,从邢州、州向北进发。张文礼原先肚子上长了个毒疮,甲子(十一日),晋军攻下了赵州,赵州刺史王铤投降了晋军,晋王仍任命为赵州刺史,张文礼听说以后,惊恐而死。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瑾不发布张文礼死亡的消息,而与他的同党韩正时谋划如何全力抵御晋军。九月,晋军渡过了滹沱河,包围了镇州,并把漕渠挖开,用水灌镇州,抓获了深州刺史张友顺。壬辰(初十),史建瑭被流箭击中而身亡。

晋王欲自分兵攻镇州,北面招讨使戴思远闻之,谋悉杨村之众袭德胜北城,晋王得梁降者,知之。冬,十月,已末,晋王命李嗣源伏兵于戚城,李存审屯德胜,先以骑兵诱之,伪示羸怯。梁兵竞进,晋王严中军以待之;梁兵至,晋王以铁骑三千奋击,梁兵大败,思远走趣杨村,士卒为晋兵所杀伤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