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部分 (第1/4页)

长时间之后,最终采纳了裴寂的意见。辛未(初六),刘文静与刘文起因罪被处死,家产全部没收入官。

'77'沈法兴既克毗陵,谓江、淮之南指可定,自称梁王,都毗陵,改元延康,置百官。性残忍,专尚威刑,将士小有过,即斩之,由是其下离怨。

'77'沈法兴攻克毗陵后,认为江、淮以南只须自己发令调遣即可平定,于是自称梁王,建都于毗陵,改年号为延康,设置百官。沈法兴性情残忍,崇尚严刑将士稍有过错,立即斩首,他的部下因此产生叛离怨恨之情。

时杜伏威据历阳,陈棱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俱有窥江表之心。法兴军数败;会子通围棱于江都,棱送质求救于法兴,及伏威,法兴使其子纶将兵数万与伏威共救之。伏威军清流,纶军杨子,相去数十里。子通纳言毛文深献策,募江南人诈为纶兵,夜袭伏威营,伏威怒,复遣兵袭纶。由是二人相疑,莫敢先进。子通得尽锐攻江都,克之,棱奔伏威,子通入江都,因纵击纶,大破之,伏威亦引去。子通即皇帝位,国号吴,改元明政。丹阳贼帅乐伯通帅众万余降之,子通以为左仆射。

当时杜伏威占据历阳,陈棱占据江都,李子通占据海陵,均有窥伺江南的意图。沈法兴的军队几次战败,时值李子通在江都包围陈棱,陈棱送人质于沈法兴和杜伏威以求援助。沈法兴让儿子沈纶带领几万军队与杜伏威一同救援陈棱,杜伏威驻扎在清流,沈纶驻扎在扬子,相隔数十里。李子通的纳言毛文深献计,召募江南人伪装成沈纶的士兵,夜晚袭击杜伏威军营,杜伏威很气愤,也派兵袭击沈纶。二人因此相互猜疑,谁也不敢先进军。李子通得以用全力攻打江都,攻克江都城,陈棱投奔了杜伏威。李子通进出江都,乘势挥兵进攻沈纶,大败沈纶,杜伏威也带领军队撤走。李子通即皇帝位,建立吴国,改年号为明政。丹阳盗贼首领乐伯通率领一万多人马投降了李子通,李子通任命他为左仆射。

'78'杜伏威请降;丁丑,以伏威为淮南安抚大使、和州总管。

'78'杜伏威请求投降;丁丑(十二日),唐任命杜伏威为淮南安抚大使、和州总管。

'79'裴寂至介休,宋金刚据城拒之。寂军于度索原,营中饮涧水,金刚绝之,士卒渴乏。寂欲移营就水,金刚纵兵击之,寂军遂溃,失亡略尽;寂一日一夜驰至晋州。先是,刘武周屡遣兵攻西河,浩州刺史刘瞻拒之,李仲文引兵就之,与共守西河。及裴寂败,自晋州以北城镇俱没,唯西河独存。姜宝谊复为金刚所虏,谋逃归,金刚杀之。裴寂上表谢罪,上慰谕之,复使镇抚河东。

'79'裴寂到介休,宋金刚凭借城池抵抗。裴寂在度索原扎营,军营中饮用山涧水,宋金刚切断了水源,唐军士兵又渴又乏。裴寂想迁移营地靠近水源,宋金刚趁机挥兵进攻,于是裴寂的军队溃败,几乎全军覆没;裴寂经一天一夜奔驰到晋州。在此之前,刘武周屡次派兵攻打西河,唐浩州刺史刘赡抵御来敌,李仲文带兵赴浩州,与刘赡共同守卫西河。等到裴寂失败,自晋州以北的城镇全部沦陷,唯独西河保存下来。姜宝谊再次被宋金刚俘虏,他谋划逃回唐,被宋金刚杀死。裴寂上书谢罪,高祖安慰他,重新让他镇抚河东。

刘武周进逼并州,齐王元吉给其司马刘德威曰:“卿以老弱守城,吾以强兵出战。”辛巳,元吉夜出兵,携其妻妾弃州奔还长安。元吉始去,武周兵已至城下,晋阳土豪薛深以城纳武周。上闻之,大怒,谓礼部尚书李纲曰:“元吉幼弱,未习时事,故遣窦诞、宇文歆辅之。晋阳强兵数万,食支十年,兴王之基,一旦弃之。闻宇文歆首画此策,我当斩之!”纲曰:“王年少骄逸,窦诞曾无规谏,又掩覆之,使士民愤怨,今日之败,诞之罪也。歆谏,王不悛,寻皆闻奏,乃忠臣也,岂可杀哉!”明日,上召纲入,升御座曰:“我得公,遂无滥刑。元吉自为不善,非二人所能禁也。”并诞赦之。卫尉少卿刘政会在太原,为武周所虏,政会密表论武周形势。

刘武周进逼并州,齐王李元吉欺骗他的司马刘德威说:“你带老弱守成,我带强兵出战。”辛巳(十六日),李元吉半夜出兵,携带妻妾放弃并州逃回长安。李元吉刚离开,刘武周的大军就抵达城下,晋阳当地豪强薛深献城池接纳了刘武周。高祖闻讯,极为震怒,对礼部尚书李纲说:“元吉年轻,不熟悉时事,所以才派窦诞、宇文歆辅佐他。晋阳有几万强兵,足够吃十年的粮食,它是王业兴起的根基,却一下就放弃了。听说是宇文歆首先提出这主意,我一定要杀了他!”李纲说:“齐王年轻骄奢放纵,窦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