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部分 (第1/4页)

的河流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以往凉州地区的谷子和小麦每斛值数千钱,到了李汉通募民垦种土地之后,一匹细绢就可以换到数十斛粮,积存在军粮可供数十年之用。郭元振擅长安抚统治百姓,在凉州任职的五年中,深受当地各族百姓敬畏,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所畜养的牛羊漫山遍野,境内路不拾遗。

二年(壬寅、702)

二年(壬寅,公元702年)

'1'春,正月,乙酉,初设武举。

'1'春季,正月,乙酉(十七日),武则天第一次在科举考试中增设武举。

'2'突厥寇盐、夏二州。三月,庚寅,突厥破石岭,寇并州。以雍州长史薛季昶摄右台大夫,充山东防御军大使,沧、瀛、幽、易 、恒、定等州诸军皆受季昶节度。夏,四月,以幽州刺史张仁愿专知幽、平、妫、檀防御,仍与季昶相知,以拒突厥。

'2'突厥兵进犯盐州和夏州。三月,庚寅(二十三日),突厥兵攻破石岭关,进犯并州。武则天任命雍州长史薛季昶为代理右台大夫,充任山东防御军大使,沧州、瀛州、幽州、易州、恒州、定州等处兵马都归他指挥调度。夏季,四月,武则天又指派幽州刺史张仁愿专门主持幽州、平州、妫州、檀州的军事防御工作,并且让他与薛季昶互相配合,以抵御突厥军队的进犯。

'3'五月,壬申,苏安恒复上疏曰:“臣闻天下者,神尧、文武之天下也,陛下虽居正统,实因唐氏旧基。当今太子追回,年德俱盛,陛下贪其宝位而忘母子深恩,将何圣颜以见唐家宗庙,将何诰命以谒大帝坟?陛下何故日夜积忧,不知钟鸣漏尽!臣愚以为天意人事,还归李家。陛下虽安天位,殊不知物极则反,器满则倾。臣何惜一朝之命而不安万乘之国哉!”太后亦不之罪。

'3'五月,壬申(初六),苏安恒再次上疏说:“臣听说这天下是高祖神尧皇帝和太宗文武皇帝的天下,陛下虽居皇帝之位,但实际所依靠的毕竟是大唐旧有的基业。现在太子重新得立,正当壮年,品德高尚,陛下因贪恋皇位而忘却母子之间的深厚恩情,将以什么脸面去见供奉在宗庙之中的大唐列祖列宗,又将以何种身份去谒见大唐高宗皇帝的陵寝?陛下为什么还要日夜忧虑国事,而不明白自己已到了晨钟已响、夜漏将尽的暮年!臣愚昧,以为天意人心,都希望将皇位归还李家。陛下只安于皇位,很不明白物极必反、器满则倾的道理!臣为了使社稷长治久安,又怎么能顾惜个人的短暂生命呢!”武则天也没有加罪于他。

'4'乙未,以相王为并州牧,充安北道行军元帅,以魏元忠为之副。

'4'乙未(二十九日),武则天任命相王李旦为并州牧,充任安北道行军元帅,任命魏元忠作他的副职。

'5'六月,壬戌,召神都留守韦巨源诣京师,以副留守李峤代之。

'5'六月,壬戌(二十六日),武则天将神都留守韦巨源召到京师长安,指派神都副留守李峤代行他的职务。

'6'秋,七月,甲午,突厥寇代州。

'6'秋季,七月,甲午(二十九日),突厥兵进犯代州。

'7'司仆卿张昌宗兄弟贵盛,势倾朝野。八月,戊午,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上表请封昌宗为王,制不许;壬戌,又请,乃赐爵邺国公。

'7'司仆卿张昌宗兄弟贵显已极,权倾朝野。八月,戊午(二十三日),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上表,请求封张昌宗为王,武则天拒绝了这一建议;壬戌(二十七),这些人又请求封张昌宗为王,武则天才答应赐张昌宗为邺国公。

'8'敕:“自今有告言扬州及豫、博余党,一无所问,内外官司无得为理。”

'8'武则天颁下敕书:“从现在起如果再有揭发光宅元年扬州徐敬业谋反案以及垂拱四年豫州李贞、博州李冲父子谋反案余党的,都不必过问,朝廷内外各衙门一律不得受理。”

'9'九月,乙丑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神都见其既。

'9'九月,乙丑朔(初一),出现日食,没有全食,还看到像镰刀一样的形状,在神都能见到日全食。

'10'壬申,突厥寇忻州。

'10'壬申(初八),突厥兵进犯忻州。

'11'己卯,吐蕃遣其臣论弥萨来求和。

'11'己卯(十五日),吐蕃派大臣论弥萨前来求和。

'12'庚辰,以太子宾客武三思为大谷道大总管,洛州长史敬晖为副;辛巳,又以相王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