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部分 (第1/4页)

诸将饮酒,己而复战。全忠登高望见之,问降者,知为茂章,叹曰:“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至晡,汴兵乃退。茂章度众不敌,是夕,引军还。全忠遣曹州刺史杨师厚追之,及于辅唐。茂章命先锋指挥使李虔裕将五百骑为殿,虔裕殊死战,师厚擒而杀之。师厚,颍州人也。

朱全忠听说朱友宁死了,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日夜兼行奔赴救援。秋季,七月壬子(十四日),朱全忠率军到临朐,命令各将领攻打青州。王师范率兵出战,被汴州军打得大败。王茂章闭垒不出表示怯懦,侦察汴州军队稍微懈怠,率兵毁栅冲出,驰驱快攻,打得尽兴,退回坐下,召集诸将饮酒,不久又冲出奋战。朱全忠登高观战望见他,问投降的人,知道是王茂章,叹说:“假使我能得以此人做将领,天下就不够我平定了!”黄昏时分,汴州军队才撤退。王茂章估计敌众我,不能取胜,当天晚上就率领军队回淮南。朱全忠派遣曹州刺史杨师厚率兵追赶,直到辅唐。王茂章命令先锋指挥使李虔裕率领五百骑兵殿后,与追兵拼死战斗,杨师厚将李虔裕擒获杀死。杨师厚是颍州人。

张训闻茂章去,谓诸将曰:“汴人将至,何以御之?”诸将请焚城大掠而归。训曰:“不可。”封府库,植旗帜于城上,遣羸弱居前,自以精兵殿后而去。全忠遣左踏白指挥使王檀攻密州,既至,望旗帜,数日乃敢入成;见府库城邑皆完,遂不复追。训全军而还。全忠以檀为密州刺史。

密州刺史张训听说王茂章离去,对各位将领说:“汴州军将要到达,用什么抵御呢?”诸将请求焚烧城池,大掠财物而回淮南。张训说:“不能这样做。”于是,封闭府库,在城上树立旗帜,然后让老弱兵士在前,自己率领精兵断后而离去。朱全忠派遣左踏白指挥使王檀攻打密州,到达以后,望见城上旗帜,过了数日才敢进城。王檀见府库、城邑全都完好,就不再追赶。张训全军回到淮南。朱全忠以王檀担任密州刺史。

'27'丁卯,以山南西道留后王宗贺为节度使。

'27'丁卯(二十九日),朝廷任命山南西道留后王宗贺为节度使。

'28'睦州刺史陈询叛钱,举兵攻兰溪,遣指挥使方永珍击之。武安都指挥使杜建徽与询连姻,疑之,建徽不言。会询亲吏来奔,得建徽与询书,皆劝戒之辞,乃悦。建徽从兄建思谮建徽私蓄兵仗,谋作乱;使人索之,建徽方食,使者直入卧内,建徽不顾,以是益亲重之。

'28'睦州刺史陈询背叛钱,率兵进攻兰溪,钱派遣指挥使方永珍率兵前去攻打陈询。武安都指挥使杜建徽与陈询是姻亲,钱怀疑他,杜建徽不辩解。恰巧陈询的亲信属吏前来投奔,钱得到杜建微给陈询的书信,都是劝告陈询改过的话,钱这才喜悦。杜建徽的堂兄杜建思诬陷杜建徽私自贮备兵器,阴谋作乱。钱派人前去搜索,杜建徽正在吃饭,使者径直进入卧室搜查,杜建徽毫不顾忌,钱因此更加亲近推重他。

'29'八月,戊辰朔,朱全忠留齐州刺史杨师厚攻青州,身归大梁。

'29'八月戊辰朔(初一),朱全忠留下齐州刺史杨师厚攻打青州,自己回大梁。

'30'庚辰,加西川节度使西平王王建守司徒,进爵蜀王。

'30'庚辰,(十三日),朝廷给西川节度使西平王王建加官署司徒,进爵蜀王。

'31'前渝州刺史王宗本言于王建,请出兵取荆南;建从之,以宗本为开道都指挥使,将兵下峡。

'31'前渝州刺史王宗本向王建进言,请出兵攻取荆南。王建听从,任命王宗本为开道都指挥使,率兵船下三峡。

'32'初,宁国节度使田破冯弘铎,诣广陵谢杨行密,因求池、歙为巡属,行密不许。行密左右下及狱吏,皆求赂于,怒曰:“吏知吾将下狱邪!”及还,指广陵南门曰:“吾不可复入此矣!”兵强财富,好攻取;行密既定淮南,欲保境息民,每抑止之,不从。及解释钱,尤恨之,阴有叛志。李神福言于行密曰:“必反,宜早图之。”行密曰:“有大功,反状未露,今杀之,诸将人人自危矣!”有良将曰康儒,与谋议多不合,行密知之,擢儒为庐州刺史。以儒为贰于己,族之。儒曰:“吾死,田公亡无日矣!”遂与润州团练使安仁义同举兵,仁义悉焚东塘战舰。

'32'当初,宁国节度使田打败冯弘铎,前往广陵告谢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因有功要求把池州、歙州作为自己的巡视属地,杨行密没有答应。杨行密左右的人以及狱吏,都向田索要财物,田勃然大怒说:“你狱吏知道我将要下狱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