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 (第1/4页)

他们还没来得及入座,公孙康叫出伏兵,把他们捉住。于是斩杀袁尚、袁熙,连同速仆丸的人头一起送给曹操。将领中有人问曹操:“您已退军而公孙康杀死袁尚、袁熙,这是为什么?”曹操说:“公孙康一向畏惧袁尚、袁熙,我如果急攻,他们就会合力抵抗;缓和时,他们就会自相残杀;是形势使他们这样做的。”曹操把袁尚的头颅悬挂起来示众,号令三军:“有敢于哭泣的,处斩!”牵招却独自设祭,放声悲哭,曹操认为他是忠于故主的义士,推荐他为茂才。

时天寒且旱,二百里无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八丈方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夭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当时天寒,又遇上大旱,二百里没有水,军队缺乏粮食,只好杀死几千匹战马作为军粮,挖地三十余丈才见到水。大军返回后,曹操调查以前劝阻他出兵征讨乌桓的人,众人不知道是因为什么,都心怀畏惧。曹操对劝阻者都加以厚赏,对他们说:“我先前出兵,实在危险,虽然侥幸获胜,全是靠上天保佑,不能作为常规。你们的意见,才是万全之计,所以加以赏赐,以后不要害怕提相反的意见。”

'3'冬,十月,辛卯,有星孛于鹑尾。

'3'冬季,十月,辛卯(初三),有异星出现在鹑尾星次。

'4'乙巳,黄巾杀济南王。

'4'乙巳(十七日),黄巾军杀死济南王刘。

'5'十一月,曹操至易水,乌桓单于代郡普富卢、上郡那楼皆来贺。

'5'十一月,曹操到达易水,乌桓代郡部落单于普富卢、上郡部落单于那楼都来向曹操祝贺。

师还,论功行赏,以五百户封田畴为亭侯。畴曰:“吾始为刘公报仇,率众遁逃,志义不立,反以为利,非本志也。”固让不受。操知其至心,许而不夺。

大军回到邺城,论功行赏,封田畴为亭侯,封地有五百户。田畴说:“我当初是为刘虞报仇,率众逃亡,我的志愿没有达到,反而以此获利,这不是我的本意。”坚决辞让,不肯接受封爵。曹操知道田畴是出于真心,同意他的辞让,没有勉强他接受。

操之北伐也,刘备说刘表袭许,表不能用。及闻操还,表谓备曰:“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备曰:“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

曹操出兵北伐乌桓时,刘备劝刘表发兵袭击许都,刘表不能用他的计策。等听到曹操得胜班师的消息,刘表对刘备说:“没有听你的话,结果失掉这个大好机会。”刘备说:“如今天下分裂,战争不断,机会的到来,难道会有终极吗?要是能不放过以后的机会,则这次也不足以遗憾。”

'6'是岁,孙权西击共祖,虏其人民而还。

'6'这一年,孙权向西攻击黄祖,俘虏百姓后返回吴郡。

'7'权母吴氏疾笃,引见张昭等,属以后事而卒。

'7'孙权的母亲吴夫人病危,召见张昭等人,嘱托后事之后去世。

'8'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

'8'起初,琅邪人诸葛亮寄居襄阳隆中,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但当时人并不认可,只有颍川人徐庶与崔州平认为确是如此。崔州平是崔烈的儿子。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刘备在荆州,向襄阳人司马徽询访人才。司马徽说:“一般的儒生与俗士,怎么能认清时务,能认清时务的,只有俊杰之士。在襄阳这里,自有伏龙与凤雏。”刘备问是谁,司马徽说:“就是诸葛亮与庞统。”徐庶在新野县见到刘备,刘备对徐庶很器重。徐庶对刘备说:“诸葛亮乃是卧龙,将军愿见他吗?”刘备说:“请你与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去见他,不可以召唤他来,将军应当屈驾去拜访他。”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