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部分 (第1/4页)

进凉州的监狱,后来,又被贬为灵州兵曹参军。

'15'京兆尹崔日知贪暴不法,御史大夫李杰将纠之,日知反构杰罪。十二月,侍御史杨廷奏曰:“若纠弹之司,使奸人得而恐,则御史台可废矣。”上遽命杰视事如故,贬日知为歙县丞。

'15'京兆尹崔日知贪婪残暴,不守法度,御史大夫李杰准备检举他的恶行,崔日知却反诬李杰有罪。十二月,侍御史杨在朝廷上上奏玄宗说:“假如负责检举弹劾的部门,可以让奸邪之徒随意恐吓威胁,那么御史台也就应该撤销了”。唐玄宗马上下令李杰照常处理政务,并且将崔日知贬为歙县县丞。

'16'或上言:“按察使徒烦扰公私,请精简刺史、县令,停按察使。”上命召尚书省官议之。姚崇以为:“今止择十使,犹患未尽得人,况天下三百余州,县多数倍,安得刺史县令皆称其职乎!”乃止。

'16'有人进言说:“各道按察使只会给官府和百姓添麻烦,请陛下精简各地的刺史、县令,停止向各道派遣按察使。”唐玄宗下令召集尚书省官员讨论这件事。姚崇认为:“现在只不过是选派了十道按察使,尚且担心未必都找到合适的人选,何况全国共有三百多个州,至于县的数量则又超过好几倍,每一位刺史县令怎么能都称职呢!”玄宗于是没有停派按察使。

'17'尚书左丞韦玢奏:“郎官多不举职,请沙汰,改授他官。”玢寻出为刺史,宰相奏拟冀州,敕改小州。姚崇奏言:“台郎宽怠及不称职,玢请沙汰,乃是奉公。台郎甫尔改官,玢即贬黜于外,议者皆谓郎官谤伤;臣恐后来左右丞指以为戒,则省事何从而举矣!伏望圣慈详察,使当官者无所疑惧。”乃除冀州刺史。

'17'尚书左丞韦玢上奏道:“各部郎官大多无事可做,请陛下裁汰郎官,改授他职。”不久韦玢就被外放为州刺史,宰相打算任命他为冀州刺史,玄宗下令改派他到一个小州去作刺史。姚崇上奏道:“各部郎官松散懈怠,还有不称职的,韦玢请求裁汰郎官,正是奉公的表现。现在郎官刚刚被改任他职,韦玢就被贬黜外放,街谈苍议都说这是受到郎官的诽谤所致;臣担心今后尚书左右丞以韦玢为戒,那么尚书省的日常事务又怎么能够办好呢!臣希望陛下对此事全面考察,以便使为官者无所疑惧。”唐玄宗于是将韦玢任命为冀州刺史。

'18'突骑施守忠既死,默啜兵还,守忠部将苏禄鸠集余众,为之酋长。苏禄颇善绥抚,十姓部落稍稍归之,有众二十万,遂据有西方,寻遣使入见。是岁,以苏禄为左羽林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

'18'突骑施酋长守忠被杀以后,突厥可汗默啜的兵马撤走,守忠的部将苏禄聚集余众,自己作了酋长。苏禄很善于安抚部下,十姓部落便逐渐归附到他的麾下,使他的部众达到了二十万,并占据了西方的大片土地。不久,苏禄便派遣使者入朝谒见玄宗。在这一年,玄宗任命苏禄为左羽林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

'19'皇后妹夫尚衣奉御长孙昕以细故与御史大夫李杰不协。

'19'王皇后的妹夫、尚衣奉御长孙昕因一些小事与御史大夫李杰关系不睦。

四年(丙辰、716)

四年(丙辰,公元716年)

'1'春,正月,昕与其妹夫杨仙玉于里巷伺杰而殴之。杰上表自诉曰:“发肤见毁,虽则痛身,冠冕被陵,诚为辱国。”上大怒,命于朝堂杖杀,以谢百僚。仍以敕书慰杰曰:“昕等朕之密戚,不能训导,使陵犯衣冠,虽置以极刑,未足谢罪。卿宜以刚肠疾恶,勿以凶人介意。”

'1'春季,正月,长孙昕和他的妹夫杨仙玉在小巷里等候李杰将他痛打了一顿。李杰上表自诉道:“臣的头发皮肤被毁伤,只不过是受了皮肉之苦,臣的朝服衣冠受侵凌,则使国家的尊严受到了侮辱。”唐玄宗听了勃然大怒,下令在朝堂将长孙昕和杨仙玉用刑杖活活打死,以向文武臣僚谢罪。玄宗还专门降敕安慰李杰道:“长孙昕等人是朕的近亲,朕平日训导不力,致使他们敢侵犯朝廷大臣。现在虽已将他们处以极刑,恐怕仍不足以谢罪。还望您仍以刚正之心,憎恨坏人坏事,千万不要把这样的恶人放在心上。”

'2'丁亥,宋王成器更名宪,申王成义更名。

'2'丁亥(初十),宋玉李成器改名为李宪,申王李成义改名为李。

'3'乙酉,陇右节度使郭虔奏,奴石良才等八人皆有战功,请除游击将军。敕下,卢怀慎等奏曰:“郭虔恃其微效,辄侮彝章,为奴请五品,实乱纲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