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部分 (第1/4页)

�亍�

'12'安南贼帅梅叔焉等攻围州县,遣骠骑将军兼内侍杨思勖讨之。思勖募群蛮子弟,得兵十余万,袭击,大破之,斩叔焉,积尸为京观而还。

'12'安南反贼首领梅叔焉等人率众围攻所在州县,唐玄宗派遣骠骑将军兼内侍杨思勖前往讨伐。杨思勖在当地召募了十余万蛮族子弟从军,率领这支军队向梅叔焉等人大举进攻并大获全胜,将梅叔焉斩首,为炫耀武功,又将敌人的死尸收集在一起,加土筑成一座高大的坟莹,然后返回京城。

'13'初,上之诛韦氏也,王皇后颇预密谋,及即位数年,色衰爱弛。武惠妃有宠,阴怀倾夺之志,后心不平,时对上有不逊语。上愈不悦,密与秘书监姜皎谋以后无子废子,皎泄其言。嗣腾王峤,后之妹夫也,奏之。上怒,张嘉贞希旨构成其罪,云:“皎妄谈休咎。”甲戌,杖皎六十,流钦州,弟吏部侍郎晦贬春州司马;亲党坐流、死者数人,皎卒于道。

'13'起初,在唐玄宗定诛除韦后之计的时候,王皇后参与了很多秘密的策划,到了玄宗即位几年以后,皇后姿色渐衰,玄宗对她的宠幸也大不如前。此时武惠妃颇受玄宗宠爱,内心里便有了夺取皇后之位的企图,王皇后对此心中不平,常常对玄宗出言不逊。玄宗对皇后越发不满,暗地里与秘书监姜皎商议,打算以皇后无子为借口将其废黜,姜皎将玄宗这番话泄露了出去。继任的濮王李峤是王皇后的妹夫,便将此事上奏给玄宗。唐玄宗很生气,宰相张嘉贞迎合玄宗的旨意,便罗织而成姜皎的罪名,声称:“姜皎妄谈吉凶之事。”甲戌(疑误),姜皎被处以杖刑六十,流放钦州,姜皎之弟吏部侍郎姜晦也被贬为春州司马;姜氏家族的亲属党羽之中还有几个被处以流刑或死刑的,姜皎在赴钦州的途中死去。

己亥,敕:“宗室、外戚、驸马,非至亲毋得往还;其卜相占候之人,皆不得出入百官之家。”

己亥(疑误),唐玄宗发布敕命:“宗室、外戚、驸马若非骨肉至亲,一律不得相互往来交结;所有占卜看相和观察天象预测吉凶的术士,一律不得出入文武百官之家。”

'14'乙卯夜,左领军兵曹权楚璧与其党李齐损等作乱,立楚璧兄子梁山为光帝,诈称襄王之子,拥左屯营兵数百人入宫城,求留守王志,不获。比晓,屯营兵自溃,斩楚璧等,传首东都。志惊怖而薨。楚璧,怀恩之侄;齐损,迥秀之子也。壬午,遣河南尹王怡如京师,按问宣尉。

'14'己卯(十一日)夜间,左领军兵曹权楚璧伙同其党羽李齐损等人发动叛乱,拥立权楚璧兄长之子权梁山为光帝,诡称其为襄王李重茂之子,蒙蔽左屯营兵数百人闯入宫城,寻找西京留守王志,但没有找到。天快亮时,闯入宫城的屯营兵却不攻自溃,将权楚璧等人斩首,并将这些人的首级送给住在东都洛阳的玄宗皇帝。西京留守王志被惊吓而死。权楚璧是权怀恩的侄儿,齐损是李迥秀的儿子。壬午(十四日),唐玄宗派河南尹王怡前往京师调查此事并安抚京师士民。

'15'癸未,吐蕃围小勃律王没谨忙,谨忙求救于北庭节度使张嵩曰:“勃律,唐之西门,勃律亡则西域皆为吐蕃矣。”嵩乃遣疏勒副使张思礼将蕃、汉步骑四千救之,昼夜倍道,与谨忙合击吐蕃,大破之,斩获数万。自是累岁,吐蕃不敢犯边。

'15'癸未(十五日),吐蕃军队围攻小勃律王没谨忙,没谨忙向唐北庭节度使张嵩求救说:“勃律是大唐西域的门户,勃律如果灭亡,那么整个西域也就会落入吐蕃之手了。”张嵩于是派疏勒副使张思礼率领汉、胡步骑兵四千人前去救援。张思礼昼夜兼程,与没谨忙夹击吐蕃军队,大获全胜,斩杀和俘获敌兵数万。从这以后几年内,吐蕃一直未敢进犯大唐边境。

'16'王怡治权楚璧狱,连逮甚众,久之不决;上乃以开府仪同三司宋为西京留守。至,止诛同谋数人,余皆奏原之。

'16'王怡审理权楚璧等人作乱的案子,很多人受到牵连,案子久拖不决。唐玄宗于是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宋为西京留守。宋上任后,只将权楚璧的几个同谋者处死,其他的人均上奏玄宗予以赦免。

'17'康待宾余党康愿子反,自称可汗;张说发兵追讨擒之,其党悉平。徙河曲六州残胡五万余口于许、汝、唐、邓、仙、豫等州,空河南、朔方千里之地。

'17'康待宾的余党康愿子又发动了叛乱,自称为可汗;张说派出军队追击讨伐,生擒康愿子,叛乱遂被平定。然后又将河曲六州残余的五万多胡人迁徙到许、汝、唐、邓、仙、豫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