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部分 (第1/4页)

的的丑事,夺取市上人的木柴打行刑人;金吾卫士兵共同把他打死。太后命令支解他的尸体,挖他父亲、祖父的坟墓,毁棺材焚尸休。从此直到太后在位终了,法官每次执行死刑,都先用木丸塞住犯人的嘴。

'4'武承嗣使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末紫石杂药物填之。庚午,使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献之,称获之于洛水。太后喜,命其石曰“宝图”。擢同泰为游击将军。五月,戊辰,诏当亲拜洛,受“宝图”;有事南郊,告谢昊天;礼毕,御明堂,朝群臣。命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以拜洛前十日集神都。乙亥,太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4'武承嗣指使人在白石上凿上文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然后把紫石捣成粉末掺上药物将字填平。庚午(疑误),指使雍州人唐同泰上表献石,声称这石头是从洛水中获得的。太后高兴,将这石头命名为“宝图”,提拔唐同泰为游击将军。五月,戊辰(十一日),太后下诏,将亲自祭拜洛水,接受“宝图”;祭祀于南郊,告谢昊天上帝;祭典结束,驾临明堂,接受群臣朝见,命令各州都督、刺史以及皇族、外戚在祭拜洛水前十天在神都洛阳会集。乙亥(十八日),太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5'六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5'六月,丁亥朔(初一),出现日食。

'6'壬寅,作神皇三玺。

'6'壬寅(十六日),唐朝制作神皇的三个玺印。

'7'东阳大长公主削封邑,并二子徙巫州。公主适高履行,太后以高氏长孙无忌之舅族,故恶之。

'7'东阳大长公主被削除封邑,和两个儿子一起迁移到巫州。东阳大长公主嫁给高履行,太后因高氏是长孙无忌的舅舅的家族里的人,所以憎恶她。

'8'江南道巡抚大使、冬官侍郎狄仁杰以吴、楚多淫祠,奏焚其一千七百余所,独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

'8'江南道巡抚大使、冬官侍郎狄仁杰因吴、楚多滥设祠庙,奏请焚烧其中的一千七百余所,只留下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座祠庙。

'9'秋,七月,丁巳,赦天下。更命“宝图”为“天授圣图”;洛水为永昌洛水,封其神为显圣侯,加特进,禁渔钓,祭祀比四渎。名图所出曰“圣图泉”,泉侧置永昌县。又改嵩山为神岳,封其神为天中王,拜太师、使持节、神岳大都督,禁刍牧。又以先于汜水得瑞石,改汜水为广武。

'9'秋季,七月,丁巳(初一),唐朝大赦天下。“宝图”改名为“天授圣图”;洛水改名为永昌洛水,封洛水神为显圣侯,加特进,禁止在洛水上打鱼垂钓,祭洛水的礼仪如同四渎一样。将天授圣图出现的地点命名为圣图泉,泉的旁边设置永昌县。又改称嵩山为神岳,封嵩山神为天中王,授给太师、使持节、神岳大都督的官衔,禁止在山上打柴放牧。又由于这以前在汜水县得到瑞石,因此汜水县为广武县。

太后潜谋革命,稍除宗室。绛州刺史韩王元嘉、青州刺史霍王元轨、邢州刺史鲁王灵夔、豫州刺史越王贞及元嘉子通州刺史黄公撰、元轨子金州刺史江都王绪、虢王凤子申州刺史东莞公融、灵夔子范阳王蔼、贞子博州刺史琅邪王冲,在宗室中皆以才行有美名,太后尤忌之。元嘉等内不自安,密有匡复之志。

太后私下图谋取代唐朝,逐渐清除皇族。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邢州刺史鲁王李灵夔、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及李元嘉的儿子通州刺史黄公李、李元轨的儿子金州刺史江都王李绪、虢王李凤的儿子申州刺史东莞公李融、李灵夔的儿子范阳王李蔼、李贞的儿子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在皇族中都凭才能和操行享有美名,太后尤其忌恨他们。李元嘉等内心不安,暗中有挽救恢复皇帝权力的志向。

撰谬为书与贞云:“内人病浸重,当速疗之,若至今冬,恐成痼疾。”及太后召宗室朝明堂,诸王因递相惊曰:“神皇欲于大飨之际,使人告密,尽收宗室,诛之无遗。”撰诈为皇帝玺书与冲云:“朕遭幽絷,诸王宜各发兵救我。”冲又诈为皇帝玺书云:“神皇欲移李氏社稷以授武氏。”八月,壬寅,冲召长史箫德琮等令募兵,分告韩、霍、鲁、越及贝州刺史纪王慎,令各起兵共趣神都。太后闻之,以左金吾将军丘神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以讨之。

李写信给李贞假称:“妻子的病越来越重,应当赶紧治疗,如果拖延到今年冬天,恐怕要成为顽症。”等到太后召集宗室到明堂朝见,诸王于是轮番相互警戒说:“神皇准备在接受朝见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