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部分 (第1/4页)

乞存家族,曰:“勿为他虑。”既而寂然,无复宣命。及延英开,上色甚悦。

有一天,两位宦官枢密使来到中书门下政事堂,宣徽使杨公庆接着也来了,只向杜作揖,让杜接受宣命,另外毕、杜审权、蒋伸三位宰相当即起身出门,于西面客厅暂避,杨公庆拿出一札斜封的文书交给杜,启封一看,原来是唐宣宗病重时,请求郓王李温监国的奏折。几个宦官说:“请查看这些奏折,凡当时在位的宰相没有题名的,应当以谋反罪处分。”杜反复阅读这些奏折,读了很久,说:“圣明的皇上登极以来,天下万方欢欣鼓舞,衷心拥戴。今天这些文书,并不是我所应该窥视的。”于是将奏折再封好,还给宣徽使杨公庆,说:“皇上如果想给宰相加罪,应当在延英殿当面向宰相出示圣旨,公天地进行诛讨谴责。”杨公庆走后,杜与两位枢密使坐下交谈,杜说:“禁宫内外的臣子,同样是服侍辅佐皇上,宰相和枢密使更是共同参议国家大政。今天皇上登基不久,对万般机务还不熟悉,需要宫内宫外的大臣同心协力,给予辅助,我们处理政事当然应该以仁爱为先,以刑杀为后,岂能在刚登基不久就赞成皇上干诛杀宰相的事!如果皇上滥杀重臣习以成性,那么宦官两军中尉、枢密使在宫廷禁闱中权柄更重,岂不是更加要忧虑自己的身家性命吗?杜我自宪宗以来受恩于六朝皇帝,我所希望的是让皇上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主,不希望朝廷以个人的爱憎来执行法律。”两位枢密使听后互相观望,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才慢慢地说:“我们会把您所说的话全部面告皇上,如果不是您德高望重,哪有人能够想得这么深远。”说完后惭愧地退了出去。另外三位宰相再进屋来见杜,询问宦官所宣告的旨意,杜默然无言。三位宰相于是惶恐不安,向杜请求保存他们的家族。杜说:“不要有什么忧虑。”然后是一片寂静,再也不见宦官来政事堂宣命。等到延英殿大门打开,宰相上朝奏对,唐懿宗和颜悦色地与宰相们商讨政事。

是时士大夫深疾宦官,事有小相涉,则众共弃之。建州进士叶京尝预宣武军宴,识监军之面。既而及第,在长安与同年出游,遇之于途,马上相揖;因之谤议喧然,遂沈废终身。其不相悦如此。

当时士大夫们对官深为疾恶,谁如果与宦官稍有接触,就会遭到士人们的唾弃。建州的进士叶京过去曾参加宣武军的宴会,在宴度上认识一个宦官监军。后来进士及第,在长安与同年登第的进士出游,路上遇到那位宦官监军,于是在马上互相作揖行礼;为此,对叶京进行毁谤的各种议论至沓而来,一片喧嚣,以致叶京终身抬不起头,沉默在家,未再出来做官。士大夫讨厌宦官竟达到了这种程度。

'3'福王绾薨。

'3'福王李绾去世。

'4'夏,六月,癸丑,以盐州防御使王宽为安南经略使。时李自武州收集土军,攻群蛮,复取安南;朝廷责其失守,贬儋州司户。初至安南,杀蛮酋杜守澄,其宗党遂诱道群蛮陷交趾。朝廷以杜氏强盛,务在姑息,冀收其力用,乃赠守澄父顾诚金吾将军,再举杀澄之罪,长流崖州。

'4'夏季,六月,癸丑(十日),唐懿宗任命盐州防御史王宽为安南经略使。当时李自武州收集当地土军,攻讨群蛮,收复安南;朝廷责备李将安南失守,贬官为赡州司户。李初到安南时,杀蛮族酋领杜守澄,杜守澄的宗党于是诱导群蛮攻陷交趾,朝廷因为杜氏澄的宗党于是诱导群蛮攻陷交趾,朝廷因为杜氏宗族强盛,对他们采取尽量姑息的政策,希望使杜氏的巨大影响力能为朝廷所用,于是赠给杜守澄的父亲杜存诚金吾将军的名号,再次举发李杀杜守澄的罪过,将李长年流放于崔州。

'5'秋,七月,南诏攻邕州,陷之。先是,广、桂、容三道共发兵三千人戍邕州,三年一代。经略使段文楚请以三道衣粮自募土军以代之,朝廷许之,所募才得五百许人。文楚入为金吾将军,经略使李蒙利其阙额衣粮以自入,悉罢遣三道戍卒,止以所募兵守左、右江,比旧什减七八,故蛮人乘虚入寇。时蒙已卒,经略使李弘源至镇才十日,无兵以御之,城陷,弘源与监军脱身奔峦州,二十余日,蛮去,乃还。弘源坐贬建州司户。文楚时为殿中监,复以为邕管经略使,至镇,城邑居人什不存一。文楚,秀实之孙也。

'5'秋季,七月,南诏出兵进攻唐朝的邕州,将邕州攻陷。先前,广州、桂州、容州三道总共调发了军队三千人,去戍守邕州,三年一轮换。邕管经略使须文楚向朝廷请求用三道的衣粮,自己招募当地土军来替代三州戍卒,朝廷批准了段文楚的请求,但段文楚在邕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