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部分 (第1/4页)

'6'曾元裕上奏,称在黄梅大破王仙芝率领的贼军,杀五万余人,并追斩王仙芝,传首京师,王仙芝党羽大都散去。

黄巢方攻亳州未下,尚让帅仙芝余众归之,推巢为主,号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署官属。巢袭陷沂州、濮州。既而屡为官军所败,乃遗天平节度使张杨书,请奏之。诏以巢为右卫将军,令就郓州解甲;巢竟不至。

黄巢率军正围攻亳州不下,尚让率领王仙芝余众来归,合兵一处,众人共推黄巢为盟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年号为王霸,设置官职属僚。又领兵攻陷沂州、濮州。然后却屡次被唐朝官军打败,于是黄巢给唐天平节度使张杨一封求信降,请求代向朝廷上奏。唐僖宗得到奏文后下诏任命黄巢为右卫将军,命令黄巢率部众到郓州解除武装;黄巢没有从命,根本未去郓州。

'7'加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同平章事,赏救刑南之功也。

'7'唐僖宗加给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同平章事的官号,以奖赏他援救刑南的战功。

'8'三月,群盗陷朗州、岳州。曾元裕屯荆、襄,黄巢自滑州略宋、汴,乃以副使张自勉充东南面行营招讨使。黄巢攻卫南,遂攻叶、阳翟。诏发河阳兵千人赴东都,与宣武、昭义兵二千人共卫宫阙;以左神武大将军刘景仁充东都应援防遏使,并将三镇兵,仍听于东都募兵二千人。景仁,昌之孙也。又诏曾元裕将兵径还东都,发义成兵三千守辕、伊阙、河阴、武牢。

'8'三月,一群盗贼攻陷朗州、岳州。曾元裕率唐军屯驻于荆州、襄州,黄巢率军自滑州攻略宋州、汴州,朝廷于是以招讨副使张自勉充任东南面行营招讨使。黄巢率军进攻卫南县,接着进攻叶县、阳翟等县。唐僖宗下诏调发河阳兵一千人赶赴东都洛阳,与宣武、昭义兵二千人共同保卫宫阙;又任命左神武大将军刘景仁充任东都应援防遏使,并且统帅河阳、宣武、昭义三镇军队,同时听任在东都招募二千兵员。刘景仁是刘昌的孙子。僖宗又下诏命曾元裕将兵直接归还东都,调发义成兵三千人守卫辕、伊阙、河阴、武牢。

'9'王仙芝余党王重隐陷洪州,江西观察使高湘奔湖口。贼转掠湖南,别将曹师雄掠宣、润。诏曾元裕、杨复光引兵救宣、润。

'9'王仙芝余党王重隐率部攻陷洪州,唐江西观察使高湘逃奔至湖口。贼军转而攻掠湖南,王重隐部别将曹师雄还攻掠了宣州、润州。朝廷命令曾元裕、杨复光率军队援救宣州、润州。

'10'湖南军乱,都将高杰逐观察使崔瑾。瑾,郾之子也。

'10'湖南发生军乱,都将高杰将观察使崔瑾驱逐。崔瑾是崔郾的儿子。

'11'黄巢引兵渡江,攻陷虔、吉、饶、信等州。

'11'黄巢指挥贼军渡过长江,攻陷虔州、吉州、饶州、信州。

'12'朝廷以李克用据云中,夏,四月,以前大同军防御使卢简方为振武节度使,以振武节度使李国昌为大同节度使,以为克用必无以拒也。

'12'朝廷由于李克用占据着云中,于夏季四月任命前大同军防御使卢简方为振武节度使,又以振武节度使李国昌任大同节度使,认为这样处置李克用必定不会抵制。

'13'诏以东都军储不足,贷商旅富人钱谷以供数月之费,仍赐空名殿中侍御史告身五通,监察御史告身十通,有能出家财助国稍多者赐之。时连岁旱、蝗,寇盗充斥,耕桑半废,租赋不足,内藏虚竭,无所助。兵部侍郎、判度支杨严三表自陈才短,不能济办,辞极哀切,诏不许。

'13'唐僖宗下诏,以东都洛阳军粮储备不足,向商人富家借贷钱谷,以便能供数月的费用,于是赐予空名殿中待御史委任状五份,监察御史委任状十份,赐给能借出家财资助国家并出资稍多的人。但由于当时连年旱灾、蝗灾,以及盗贼充斥,农桑废坏大半,连租赋都难以足数,各家各户内藏虚竭,竟致没有人出来资助。兵部侍郎、判度支杨严三次上表自诉自己才能短浅,无法办理,言辞极为哀痛悲切,但唐僖宗不予批准。

'14'曹师雄寇湖州,镇海节度史裴璩遣兵击破之。王重隐死,其将徐唐莒据洪州。

'14'曹师雄进犯湖州,唐镇海节度使裴琚遣军队将其击破。王重隐死去,其部将徐唐莒占据洪州。

'15'饶州将彭幼璋合义营兵克复饶州。

'15'唐饶州将领彭幼璋会合自发组织起来抵抗王重隐的义营失,收复饶州。

'16'南诏遣其酉望赵宗政来请和亲,无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