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部分 (第1/4页)

'6'契丹乘胜前进包围了幽州,声言有百万大军,挂毡毯的大车和毡帐布满了山上山下。卢文进教他们攻城的方法,挖地道,白天黑夜四面一起进攻,城里挖地穴点燃膏油来阻截他们。又在城边垒起土山以居高临城,城中熔铜来投洒敌人,每天杀死的人近一千,就这样还进攻不止。周德威秘密派出使者到晋王那里告急,此时晋王刚和后梁军相持在河上,想分兵救援,又觉得兵力太少,打算不去救援,又怕失去幽州。于是和诸将商量,只有李嗣源、李存审、阎宝劝晋王去解救幽州。晋王高兴地说:“从前唐太宗得到一个李靖还能抓获颉利,今天我有猛将三人,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李存审、阎宝认为敌人没有带多少军用物资,这种形势就会维持太久,等到他们在野外掠夺不到什么,粮食吃完的时候,就会自己撤回去。然后紧追其后而攻打。李嗣源说:“周德威是国命所系的大臣,现在幽州朝夕难保,恐怕这段时间里就会发生变化,哪有时间等待敌人的衰弱!我请求身为前锋赶赴前线战。”晋王说:“你说的很对。”当天就让他整理军队。夏季,四月,晋王命令李嗣源领兵率先前进,在涞水驻扎下来,阎宝率领镇州、定州的军队跟在后面。

'7'吴升州刺史徐知诰治城市府舍甚盛。五月,徐温行部至升州,爱其繁富。润州司马陈彦谦劝温徙镇海军治所于升州,温从之,徙知诰为润州团练使。知诰求宣州,温不许,知诰不乐。宋齐丘密言于知诰曰:“三郎骄纵,败在朝夕。润州去广陵隔一水耳,此天授也。”知诰悦,即之官。三郎,谓温长子知训也。温以陈彦谦为镇海节度判官。温但举大纲,细务悉委彦谦,江、淮称治。彦谦,常州人也。

'7'吴国升州刺史徐知诰整治城市府舍非常兴盛。五月,徐温巡行到升州,非常喜欢这里的繁华富裕。润州司马陈彦谦劝徐温把镇海军的治所迁到升州,徐温听从了他的意见,把徐知诰调任为润州团练使。徐知诰请求调到宣州,徐温没有答应,徐知诰很不高兴。宋齐丘偷偷对徐知诰说:“三郎骄傲放纵,迟早要失败。润州离广陵只是一水之隔,这是上天授与你的。”徐知诰听后也觉得高兴,于是马上去上任。三郎,指的是徐温的长子徐知训。于是徐温任命陈彦谦为镇海节度判官。徐温只抓大事,具体事情全部委托陈彦谦来办理,从此江、淮南区也可称得上是管理得不错的地方。陈彦谦是常州人。

'8'高季昌与孔修好,复通贡献。

'8'高季昌和孔重新和好,又恢复了过去的进奉。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卷

后梁纪五 均王中贞明三年(丁丑、917)

后梁纪五 后梁均王贞明三年(丁丑,公元917年)

'1'秋,七月,庚戌,蜀主以桑弘志为西北面第一招讨,王宗宏为东北面第二招讨,己未,以兼中书令王宗侃为东北面都招讨,武信节度使刘知俊为西北面都招讨。

'1'秋季,七月,庚戌(初三),前蜀主王建任命桑弘志为西北面第一招讨,王宗宏为东北面第二招讨。己未(十六日),任命兼中书令王宗侃为东北面都招讨,武信节度使刘知俊为西北面都招讨。

'2'晋王以李嗣源、阎宝兵少,未足以敌契丹,辛未,更命李存审将兵益之。

'2'晋王李存勖认为李嗣源、阎宝的兵力较少,不足与契丹国抗衡,辛未(二十八日),又命令李存审率兵去加强他们的兵力。

'3'蜀飞龙使唐文居中用事,张格附之,与司徒、判枢密院事毛文锡争权。文锡将以女适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庾传素之子,会亲族于枢密院用乐,不先表闻,蜀主闻乐声,怪之,文从而谮之。八月,庚寅,贬文锡茂州司马,其子司封员外郎询流维州,籍没其家;贬文锡弟翰林学士文晏为荣经尉。传素罢为工部尚书,以翰林学士承旨庾凝绩权判内枢密院事。凝绩,传素之再从弟也。

'3'前蜀飞龙使唐文在朝中掌权,张格依附于他,与司徒、判枢密院事毛文锡争夺权力。毛文锡准备把他的女儿嫁给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庾传素的儿子,亲族聚会在枢密院寻欢作乐,没有事先奏明前蜀主,前蜀主听到音乐声,感到很奇怪,唐文趁机说毛文锡的坏话。八月,庚寅(十三日),将毛文锡降为茂州司马。把毛文锡的儿子司封员外郎毛询流放到维州,并把他全家的财产没收归公。把毛文锡的弟弟翰林学士毛文晏贬为荣经县尉。把庾传素降为工部尚书,让翰林学士承旨庾凝绩暂管内枢密院的事情。庾凝绩是庾传素的本家弟弟。

'4'清海、建武节度使刘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