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海河以北 (第1/1页)

第一步,以独6支队敢死队使用曳光弹指引,干掉了鬼子另外一部预留炮兵。 这个阵地本身就已经被八路南岸的八路知道了消息,被锤很正常。 第二步,在已经控制的南岸区域,在已经渡河的部队保护下,组织营连级使用小船,竹筏渡河支援。 缓慢提供支援,搜遍了已经控制的南岸,只有14条渔船,一次也就能送14个班过去,这还是个损耗品。 第三步。以抢占万国桥为目的,北岸有秘密起义的独6支队,南岸有6纵主力。 抢下万国桥后,以提前组织好的突击队为主力,搭配四纵全部的汽车,快速把主力输送到北岸。 而这些突击队,选拔只有一个标准,重装越野五公里,要在25分钟以内。 全突击队1900余人,配的指挥官是支队长,先锋队更是上了李云龙麾下爱将魏和尚。 全纵也只有3000多支冲锋枪,这里就占了三分之二。 负重的22公斤物资,除了两斤鱼干一斤面食,全是武器弹药。每个班组的掷弹筒专用榴弹携带量达到120发以上。 过河之后,快速抢占北岸方圆2-3里的所有要点。 在这里过河,已经可以打巷战了,冲锋枪比栓动步枪好。 而此处的战斗,确是异常的顺利。 ... 清晨 天津卫的市民听着响了一晚上的枪声越来越近,虽然报纸在宣传八路节节败退,都是小米加步枪,开三枪就要冲锋。 但是从小道消息里得到的信息,拿冲锋枪的八路很多,枪声越密,越可能是八路。 听着枪声越来越近,随后又变远,好像已经打到城中心了。 终于鼓起勇气推开门一看,街上都是快速前进的八路,脖子上挂着几条干鱼,手持冲锋枪,腰上、背上都是专用榴弹,以班组为单位快速突进的四纵。 留下了让人深刻的印象。 整个天津卫在太阳落山之前,就被解放,现在李云龙多了大城市的补给,可以继续前进。 八路的实控区域,快速扩散到天津卫全城,渡河部队已经到达2万。南岸4万,北岸两万。 而且数字在变得逐渐均衡。 本身就那么几座桥,自己炸了四座,八路抢了一座。南岸的鬼子没有北退的可能性,还有地方北岸的八路取得优势之后再次渡河饶后的风险。 只能再次边打边退。 追击持续整整一昼夜。 甚至北平城郊都能听到零零散散的枪声。 冈村宁次只能不断从围攻沈泉三纵的部队中,抽调人力回来支援。 而现在。 随着主力不断被抽走,围攻沈泉的部队,已经没有能力在攻击沈泉的同时,看死一纵。 一纵就在那混了几天,欸,突然就变成机动兵力了。 袁飞:“给一纵发报,就一句话。” ... 一纵处 “只有一句话?快念!” “狂风!狂风!狂风!” “哈哈哈哈!”整个一纵指挥所里都是一纵司令员狂风爽朗的笑声。 于16日清晨,突然转向对南面正在和山纵单挑的105师团发起攻击。 山纵作为老兵比例最高的部队,冀中会战的时候带着临时组织起来部队,抗住鬼子两个甲种师团。 得到了袁飞:“岿然不动,必是山纵”的夸赞,而鬼子的评价更直观,前一句换成了“排炮不动”。 两个甲种师团老子都不虚,你特设师团算什么东西。 105师团确实被打的十分疲惫,不过暂时,没有出现大问题。 但随着1.7万一纵王怀宝部的加入,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溃败之快,超出冈村宁次的想象。 仅19个小时,一纵王怀宝就将105师团的防线,从北到南击穿。要知道鬼子的防线,是防由东向西的攻击。 要出现北到南的击穿。前提的北部先把鬼子的防线由东向西击穿,再南下横扫。 虽不是全歼战,可“枪法好、胆子大”的鬼子精锐士兵被快速消耗,这些人死光了,和被全歼也没有区别。 仅在战斗开始的4小时后,王怀宝就实现了由东向西的击穿,这已经十分危险,如果一纵愿意,那可以让105师团没有任何退回北方的机会。 第10师团,从围攻沈泉的阵线中脱离出来,想要救援105师团。 而这里,一纵除去王怀宝部的所有主力都已经在此等待多时。 一起等待的,还有张大彪战车支队、黑藤长征炮一纵。 思路上是这样的。双方都有服务于大战役的炮兵集群、战车集群。 但是呢,这东西讲究的是一个互相欣赏,都不愿意看到对方毁灭。 所以,你鬼子的炮集群、战车联队揍的是沈泉。这边的炮纵、装甲支队揍的是十师团。 你玩你的,我打我的,谁也别见着谁,互不干扰。 你要是来保护第十师团,那我可就要就去保护沈泉了。 你要是折回去打沈泉,欸,我又过来了。 主打的就是一个“拉扯”。核心就是一个“王不见王”。 同心圆外圈还想跑赢内圈不成。喜欢亮剑:我只打硬仗()亮剑:我只打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