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杨国忠乱政,安禄山蓄谋,大诗圣出镜 (第2/5页)

员噤若寒蝉,不敢再将任何灾情上报。杨国忠得意洋洋,凭此作为政绩向李隆基夸耀,李隆基信以为真,认为杨国忠治理有方,对其越发宠信。】

【李林甫在位时,朝中乌烟瘴气,大唐经济发展陷入停滞。但遇到灾情时,李林甫依旧能妥善处置,老百姓生活虽然困顿,却依旧能勉强生存。】

【等杨国忠执政后,对灾情一律无视,只不过两年多时间,各地饥荒水灾旱灾不断,无数百姓沦为灾民流民,地方上民怨沸腾。】

【此时朝中另外一名极受李隆基宠爱的大臣,开始悄悄地在大唐河北地收买人心。】

画面之中,一群群的灾民正在排队,接受施舍的粥食。

“尔等都要记住,朝廷那边杨国忠奸贼当道,朝廷根本就没有赈灾的粮食发下来。”

“这批粮食,是咱们大都督安禄山大人调拨的,大家要谢谢安禄山大都督的救命之恩!”

听到这里,那些灾民们不由感动不已,议论纷纷。

“唉,之前有个奸臣李林甫,现在又来了一个杨国忠,你说这日子啥时候才能到头啊。”

“到头?呵呵,你想得美。咱们河北向来和关中不对付,明明河北产粮最多,为啥咱们还会饥荒?因为河北税负天下最重,比关中、江南和山东加一起还多!”

“什么?这朝廷怎能如此苛待我们河北人呢?”

“哼,还不是因为咱们当年是大齐(北齐)的,朝廷皇帝是大周(北周)后裔,他们灭了咱们统一天下,但心里从来不把河北人当人看!”

“奶奶的,这也太过分了,要是有一天活不下去,干脆反了算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就是,要是安禄山大都督这样的河北自家人当皇帝,那就好了。”

城头,安禄山站在那里,微笑看着这一切。

“真是天助我也!”

在安禄山的身旁,安庆绪等几个儿子陪伴着,闻言脸上都带着笑意。

“父亲,这要是再来几场灾殃,河北百姓就真的对大唐离心离德了。”

“要不,咱们现在直接反了吧?”

安禄山迟疑片刻,微微摇头。

“再等等吧,现在还不是时候。”

安庆绪忍不住道:

“那个让父亲忌惮的李林甫,不是都已经死了吗?”

安禄山闻言,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颤,脑海之中回想起之前和李林甫见面的一幕幕。

安禄山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再等等!尔等不知道李林甫的厉害,老子可是心知肚明。”

“那老贼虽然死了,保不准还在河北留了什么后手,就等着老子一头撞上去呢。”

安庆绪哑口无言,心中极为不解。

一个死人,怎么就能让自家老爹如此忌惮?

安禄山目光投向西南,那是长安的方向。

再等等。

再给杨国忠一些时间,等杨国忠彻底清除了大唐所有李林甫的棋子。

到那时,天下谁能挡我安禄山!

大秦世界之中,扶苏微微吃惊。

“这胡人,真要造反了!”

秦始皇冷笑一声。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胡人造反,有什么奇怪的?”

扶苏哑然片刻,沉吟道:

“或许,不应该太信任胡人,至少不能让胡人独当一面。”

秦始皇嗯了一声,淡淡道:

“用当然可以用,但也需要制衡。”

“像安禄山这般,一个人担任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掌控整个河北军政大权,简直就是国中之国。”

“这般用人,若是不出事,那才叫见鬼了呢!”

扶苏深以为然。

大汉世界之中,刘邦啧啧作声。

“这安禄山还真有点意思,竟然知道在起兵之前先收买人心。”

“都说人不可貌相,谁能想到这么一个肥猪猡,竟能野心勃勃至此呢?”

听着刘邦的锐评,群臣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还是萧何打破了沉默,开口道:

“臣觉得,天道有常,臣子各行其是,君王垂拱而治,才是天道所愿。”

“如安禄山和杨国忠这般奸佞,执掌大权,危害天道人伦,大唐如何不乱?”

“唯似陛下这般圣人治世,大汉虽不如大唐富庶,却可长久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