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军机处详解震惊朱元璋,朕怎么就没有雍正这种儿子? (第2/4页)

就不信了,还培养不出足够的读书人!”

蔡伦是东汉的宦官,西汉时代还没有纸张,以简牍为主。

但看了好几年金幕了,纸张和印刷术早就已经被搞出来了。

有了这两样,大汉的读书人将会出现数以十倍的增加。

再过个几年,肯定没问题!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通过一系列的手段,雍正成功地增加了国库收入,扭亏为盈。】

【此外,雍正还和准噶尔汗国的领袖策妄阿拉布坦议和并划定双方边界,从而节省了西北的大笔军费。】

【对内,雍正设立了军机处,建立密折制度,史无前例地将皇帝的权力集中到了华夏历朝历代以来最强,实现了对官员阶级的强力控制和打压。】

“军机处?”

在对这条旁白的解释出现在金幕上时,历朝历代的皇帝们身体都是一震,下意识地聚精会神看了起来。

将皇帝的权力提升到历代最强?

这简直就是所有皇帝梦寐以求的事情!

反之,历朝历代之中,凡是担任丞相、宰相或者是类似职务,拥有类似权力的臣子们,精神都一下子霍然紧张了起来。

甚至,就连大清世界之中,康熙的眼睛也一下子眯了起来。

“军机处,史无前例的集权?”

康熙目光落在了胤禛身上,缓缓开口:

“老四,你不和朕解释一下吗?”

八皇子胤禩看了一眼胤禛,心中冷笑。

这个老四,一直以来都喜欢装死,这一次估计又要说一些屁话来糊弄父皇了。

下一秒,胤禛开口道:

“父皇,儿臣确实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但还不够完善。”

“若是这金幕之中所言为真,或许到那个时候儿臣的想法已经足够成熟。”

康熙微微点头,将目光投向金幕。

那是什么呢?

【由于努尔哈赤时代的遗留,康熙皇帝继位时,皇帝并不能一言九鼎,而是需要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和来自八旗的议政王大臣们进行商议。】

【这些议政王大臣,就是八旗的“旗主”。大清内部的满人大臣,即便是到了六部尚书这种级别的高官,见到旗主依旧要尊称“主子”,自称“奴才”。】

【八旗是大清统治制度的核心,八旗旗主,也就是议政王大臣们就能通过控制旗下奴才的方式轻而易举地破坏皇帝的图谋,让皇帝不得不对他们进行妥协。】

【为了改变这一点,康熙皇帝设立了类似于明朝内阁的“南书房”,通过从南书房发号施令的方式绕过了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皇权。】

【雍正皇帝所做所为,就是在南书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增强皇权。】

大明世界之中,朱棣看到这里,不由疑惑道:

“这什么南书房,军机处之类的,不就是另外换了皮的内阁吗?”

“大明的内阁也没有显着加强皇权啊。”

朱元璋的心中其实也有着相同的疑惑。

在看过朱祁镇那一篇盘点视频后,朱元璋就发现了内阁制度的毛病,那就是容易尾大不掉!

以大明内阁来说,皇帝一开始只是把内阁当工具,但等时间久了,内阁自然而然地掌控了权力,反而慢慢架空了皇帝。

皇帝们发现情况不妙,不得已之下只能用宦官争权,搞出了司礼监这种怪胎,最后形成了司礼监和内阁并立的局面。

这种局面下,皇权固然是安稳了,但司礼监这个怪胎又为祸不断出了各种宦官阉贼,王振就是其中最好的写照。

盘点视频虽只盘点了大明朱祁镇一个皇帝,可朱元璋不用想也知道,朱祁镇之后的历代大明皇帝肯定也是一个鸟样。

惯性这种东西,在一个国家的制度上尤其体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哪个王朝,只要开国制度确立,后代想要改革就是千难万难,几乎不可能!

范仲淹、王安石,乃至更早之前的吴起、邹忌等等,哪个变法不是以失败告终?

最成功的秦国商鞅变法,那也是秦国被战国时代霸主魏国压制得几乎亡国,不改就必死无疑,这种压力下才能成功。

雍正从康熙手中接过的虽然是一个烂摊子,但比起商鞅变法之前的大秦来说,还是要好非常多的。

雍正是怎么搞定的呢?

朱元璋越想,心中就越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