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康熙的心声,仁者无敌 (第2/4页)

答案就是十四皇子胤祯!

胤祯面无表情地开口:

“皇兄教诲得是,臣弟记住了。”

皇帝是君王,太子则是储君,这两位是大清仅有的两位君主。

故而其他皇子在面对胤禛这个储君的训话时,同样也得称臣!

胤禛还想要说些什么,康熙咳嗽一声,道:

“老四,继续咱们之前的话题。”

胤禛忙道:

“父皇刚刚说到江南没有反叛,原因是江南汉人没有成长起来。”

康熙嗯了一声,道:

“大清南下的时候,杀了那么多人,山东和江南为最。”

“山东毕竟距离京师很近,有什么风吹草动控制起来都很容易。”

“但江南就很遥远了,足足两千多里的路程,还要渡过黄河与长江。”

“江南尚且如此,云贵呢,湖广呢?那是真正的天高皇帝远之地啊。”

“朕平定三藩之乱,讲的是剿抚并重,以抚为主,为的就是不让江南的事情继续重演。”

“不然,当整个南方大半子民身上都有一笔朝廷的血债,你真的觉得大清能长久稳固的统治这些地方吗?”

胤禛闻言,陷入了沉思之中。

良久,胤禛开口道:

“这就是父皇推行宽仁之道的原因?”

康熙嗯了一声,道:

“只要这种怨恨还在,那朝廷这边稍微一点点压迫下去,南方就会变成元末那样烽火遍地,难道你想要看到第二个朱元璋的出现吗?”

胤禛神色剧变。

康熙长出一口气,缓缓道:

“朕宽仁了六十年。六十年,整整三代人的时间啊。”

“过了三代人,真正心怀刻骨仇恨的那些人基本都死光了,什么样的仇恨也该慢慢消解了。”

“你给朕上了很多奏章,说了很多大清的弊病,你以为朕看不到,听不到?”

“弊政,有,但那是小问题。民心,才是大清皇帝真正要考虑的大问题。”

“解决弊政,是要上手段,是要严刑峻法的。”

“以前的大清,严刑峻法只会逼出仇恨,逼出第二个朱元璋!”

“朕用六十年的时间来宽仁,来消除天下万民,尤其是南方子民对大清心中的怨恨。”

“这样,才能给你将来继承皇位之后施展拳脚的空间。”

说到这里,康熙疲惫地揉了一下太阳穴。

“弊政再多,朕不会改。”

“朕活不了几年了,你就让朕安安心心地当一辈子的宽仁皇帝吧。”

胤禛身体颤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儿臣误会了皇阿玛,是儿臣驽钝!”

康熙看着一脸激动的胤禛,呵呵地笑了起来,抚须抬头,看向乾清宫大殿之外。

那是大清的世界,是属于康熙皇帝本人统治的世界。

天下人都笑朕老糊涂了,笑朕是一只从来没长出过牙齿的老虎,笑朕看不到国内那么多的蛀虫和弊政。

谁又能知道,朕用六十年的时间缝缝补补,用六十年的时间化解仇恨。

用六十年的时间,换大清将来能多出百年的国运!

康熙皇帝目光收回,落在了面前桌案上铺开的一幅字帖上。

上面用中正平和的楷书写着四个字。

【仁者无敌】。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众所周知,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能支撑起后勤的无非钱粮二字。】

【士兵需要军饷,武器装备需要钱来维护,就连粮食也可以用钱买到,故而打仗打的就是金钱,此话不假。】

【乾隆皇帝在位时,多次发动战争,如清准战争、清缅战争更是动用了举国之力,这必然就会导致国库出现亏空。】

【但乾隆皇帝还有另外一个非常花钱的爱好,那就是出游江南。】

画面中,乾隆皇帝对着面前的军机大臣傅恒道:

“朕下江南的事宜,都准备好了?”

傅恒忙道:

“回陛下,所有御驾马车,随行人等,大体上都已经由礼部那边拟定了章程,就是户部似乎有些意见。”

乾隆闻言不由皱眉,颇为不满地开口:

“户部有什么意见?”

傅恒恭敬道:

“回陛下的话,根据户部测算,陛下这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