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李如柏奇袭龙山倭军,曹操要上了孙权的当? (第2/5页)

,咱们的缺粮问题暂时不用担心了。”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正面压迫倭军,寻找机会……”

说到这里,李如松目中精光微微一闪,却并没有开口说完这句话。

另外一边,包括小西行长、小早川隆景、黑田长政等几名军团指挥官也聚集在了一起,商议接下来的战略。

主持会议的元帅宇喜多秀家缓缓道:

“明军的实力确实在我们之上,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主动出击寻求决战,而是拖延时间让明军断粮!”

“诸位的意见呢?”

小西行长有气无力地开口。

“我没有意见。”

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在第二次平壤之战中就被彻底打废了,丰臣秀吉已经传来命令让第一军团接下来只运送军粮,不需要参与战争。

这位丰臣秀吉麾下能排名前五的大将,此刻心灰意冷,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宇喜多秀家看了一眼小西行长,心中暗自摇头。

这家伙废了。

从今往后,大倭国的舞台上再不会有小西行长什么事了。

黑田长政同样缓缓开口。

“那就守着吧,你们谁要是不服气可以去和明军主力碰一碰,反正我的第三军团是没兴趣的。”

其他几名军团指挥官闻言,飞速交换着眼神。

能打不?

打个屁啊,你没看到和明军交战的三个军团长都不敢打了吗?

也是,我这边已经捞到足够好处了,没必要为了关白的领土而牺牲我家族的勇士。

很快,几名军团指挥官都选择同意。

宇喜多秀家也不废话,直接道:

“好,那我们就联名禀报关白吧。”

还在倭国本土的丰臣秀吉接到了这份禀报之后,勃然大怒。

“八嘎,这些无能的废物,竟然连区区几万明军都打不过吗?”

“我可是出动了十八万大军!”

丰臣秀吉的咆哮在宫殿中回荡着,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低下了头。

过了好一会之后,丰臣秀吉才平静下来,冷冷地开口道:

“去告诉宇喜多秀家,我会增派更多的援兵和物资给他们。”

“他们可以暂时采取防守,但绝对不能给我丢掉汉城,这是底线!”

众人很快散去,只有丰臣秀吉的大儿子丰臣秀次留了下来。

丰臣秀次有些疑惑地开口:

“父亲大人,您为何不从关东抽调兵马去支援呢?”

这一次征讨朝鲜的军队全都是倭国关西诸侯,关东诸侯仅仅是负责物资的供应。

丰臣秀吉看着这个自己的继承人,表情缓和了不少,露出一丝笑意。

“关东是我刚刚征服不久的领地,必须要用怀柔的手段。”

“如果我让他们出兵,许多关东诸侯可能会再度造反。”

“而且,德川家康那小子野心勃勃,我也不能给他在朝鲜战争中出头的机会,不然将来他可能会借助战功统合关东,成为将来我们丰臣家的心腹大患!”

丰臣秀次若有所思,又询问道:

“那您就不担心万一关西军在朝鲜损失太多,会让德川家康野心膨胀吗?”

丰臣秀吉哈哈大笑,油然流露出一股霸气。

“就他?放心吧,只要我活着一天,德川家康就永远都是我们丰臣家族的狗!”

【在丰臣秀吉的严令之下,倭军和明、朝联军在平壤、汉城之间的地带,展开了激烈的冲突。】

画面中,两军在多个战场交战着。

历朝历代的皇帝看了一会,很快就敏锐地品出了和之前不同的区别。

【汉武帝刘彻:各位发现了吗?朝鲜军的数量明显增多了。】

【光武帝刘秀:武帝说得没错,看来收复平壤之后,朝鲜王朝这边总算是初步恢复了一定的地方控制力。】

【秦始皇嬴政:这样挺好的,总不能让华夏人一直帮朝鲜人抛头颅洒热血吧?他们自己的仗就该自己打!】

【明太祖朱元璋:朝鲜初步恢复控制力,不但兵员数量能上来,补给问题也缓解了,其实是大决战的机会。】

【唐太宗李世民:小朱说得没错。如果是朕的话,一定会找机会全歼朝鲜半岛上的所有倭军,可惜看起来李如松没这个魄力。】

李世民的话,让一众皇帝都有些无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