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诸葛亮上策踌躇未定,猛张飞一语惊醒众人 (第2/4页)

夯货,没心情管他了。

刘备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情,对着诸葛亮道:

“军师刚刚说,这直接消灭门阀的下策,是那曹贼的必然选择?”

诸葛亮点了点头。

“曹阿瞒曾有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以彼之性格,既然知道了门阀之中的司马氏取曹氏而代之,其后代之中无论曹丕还是曹植都无法和门阀相抗,那曹阿瞒就必然会对门阀痛下杀手,绝无任何缓和余地了。”

刘备皱眉道:

“难道曹阿瞒就不怕他境内发生叛乱?不怕孤和孙权趁机北伐?”

诸葛亮笑道:

“怕是自然怕的。但曹贼据有之地乃是天下精华所在,论国力他是三国之中最为雄厚的。”

“纵然内乱让曹贼耗去一半国力,剩余的一半也足以令他抵挡主公和孙权的北伐了。”

刘备闻言不由哑然。

诸葛亮说的确实没错,曹操可是占据了中原、关中、河北这三个东汉人口最为稠密、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别看疆域上是三分天下,但论到人口和国力,刘备孙权两个人加起来都比不上曹操一个!

刘备家底子薄,经不起内乱的折腾。

人家曹操家大业大,就算败掉许多,一样还能撑得住,顶得过内忧外患一起来袭。

这就是雄厚国力带来的底气。

曹操能杀门阀,刘备却杀不得。

正应了那句话“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诸葛亮又悠悠开口。

“曹操动手屠戮门阀,最坏的情况无非是主公拿下关中,孙权拿下淮南。”

“曹操只要继续占有中原与河北,又铲除了门阀,再经过十年休养生息之后,便可效仿光武帝一统天下之故事了。”

刘备闻言,不由压力山大。

光武帝刘秀,就是以河北和中原为基业,一步步重整大汉河山的。

曹操本身就是实力最强,一旦被这老小子解决了门阀这个最大的内部问题,那刘备和孙权拿头来抵挡曹军将来的南下?

刘备忍不住又将目光投向诸葛亮,语气无比恳切。

“军师,务必想个上策,救孤和大汉一命!”

不仅仅是刘备,在场的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诸葛亮。

平心而论,他们和诸葛亮之间并非没有龌龊,但也都非常清楚,只有诸葛亮的才能,是蜀汉解决门阀问题的唯一希望。

诸葛亮摇头道:

“不瞒主公,亮对此委实是束手无策。”

“门阀至今两百年有余,又岂是亮一个人的计策便能够撼动的呢?”

刘备急了,直接走过来,抓住诸葛亮的双手,言辞无比恳切。

“军师难道想要看到大汉的基业就此终结,让刘备成为大汉的历史罪人?”

“无论如何,还请军师务必要想个办法!”

诸葛亮沉默良久,开口道:

“或许,还真有办法。”

刘备顿时振奋起来,道:

“计将安出?”

诸葛亮思索着,轻摇羽扇,道:

“主公可还记得,之前在盘点之中见过的宋朝和明朝?”

刘备点头。

诸葛亮道:

“以亮观之,那宋朝和明朝之中,似乎便没有门阀之隐患。”

刘备咦了一声,仔细回想,发现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关羽突然道:

“那宋朝以文制武,导致武备松弛军队薄弱,如何能作为大汉的参考?”

诸葛亮呵呵一笑,道:

“宋朝固然军队战斗力极差,但到了明朝之时,无论是朱棣所率的靖难骑兵,还是朱允炆方面盛庸、徐辉祖所率领的朝廷明军火枪兵,都可圈可点。”

“大汉不也效仿明朝,正在全力建设火枪兵军队吗?”

赵云沉吟片刻,开口道:

“军师的意思,莫非是想要主公效仿大明的制度?”

诸葛亮点头道:

“朱棣靖难四年,直至攻入京师登基为止,视频中除了提及藩王之外,竟从未说过门阀一个字。”

“这只能证明,在明朝之时,门阀必然已经被消灭了,至少也已经衰亡,不足以在这种争夺天下的舞台上出现。”

诸葛亮的话,让刘备心中希望大增,迫不及待地开口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