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满清对汉人的限制,陈庆之和高欢碰上了? (第2/5页)

好书推荐: 仙堂

这其实算是康熙对十四皇子的一个考验。

毕竟,十四皇子是康熙这么多儿子里,公认最能打仗的一个!

十四皇子沉吟片刻,开口道:

“不瞒父皇说,若是儿臣和陈庆之易地而处,所用的手段应该会更加激烈。”

“激烈?”康熙扬起了眉头。

十四皇子平静开口道:

“咱们大清,当年是怎么征服江南的?就两个字,屠城!”

“陈庆之居然不选择屠城,还是过于心慈手软了。”

众皇子闻言,脸色都发生了变化。

满清在入关之后,征服明朝剩余领土的过程中,屠城是一个经常采用的手段。

“济南屠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大屠杀,数以十万计忠于明朝的军民被屠杀。

还有统计说,单单是江南一地被满清军队屠杀的人口就超过了一百万!

康熙朝之中,许多老臣都是当年大屠杀的刽子手。

四皇子胤禛皱眉道:

“老十四,现在大清也是华夏的一部分,你别总提什么屠杀不屠杀的。”

十四皇子看了四皇子胤禛一眼,笑道:

“四哥,你说这话就不对了。”

“杀人是最简单就能解决问题的办法,什么怀柔安抚,哪里有杀人来得爽快?”

“再说了,咱们要是不杀了那么多汉人,能这么快就征服整个华夏吗?”

话语中,带着几分得意。

胤禛皱眉道:

“老十四,我再说一次,现在大清就是华夏王朝之一,皇族当然要信任满人,但也不能像你这样,不把汉人当人看!”

十四皇子哼了一声,直接翻了一个白眼,不再开口。

八皇子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嘴角不由扯出一丝笑意。

四皇子和十四皇子,两人是一母所生。

但却很奇怪的,这对亲生兄弟之间并不算太和睦!

对于一直和四皇子不对付的八皇子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康熙见状,微微皱眉道:

“好了,别吵了。朕问老十四呢,老四你让他说话,不要插嘴。”

胤禛只能点头应是。

十四皇子得意地看了一眼胤禛,随后继续开口道:

“父皇,儿臣是陈庆之的话,只要走一路杀一路,把中原的人口全部杀干净就行。”

“若是北魏继续派兵,儿臣就向南梁皇帝请求支援。”

“即便南梁皇帝不出兵支援,那儿臣也已经把中原的人口屠杀一空,让中原彻底失去了战争潜力,同样也是对北魏的削弱。”

“陈庆之只选择劫掠,却不选择屠城,这只能说明他过于软弱!”

康熙闻言,若有所思,随后缓缓点头。

“老十四,你说的办法倒也没错。”

“陈庆之,确实是心慈手软了一些。”

“想要靠劫掠来维持仆从军的士气,以少量白袍军作为主力在关键时刻出击,确实不如直接屠城更有效果。”

十四皇子哼了一声,道:

“这就是汉人的局限性,他们被儒家文化给腐蚀了,满脑子就知道什么王道。”

“只有咱们满人这种从白山黑水之中拼杀出来的种族,才真正能体会到弱肉强食的道理!”

四皇子胤禛连连皱眉,终于还是又一次的反驳了起来。

“老十四,人的性格是要看环境的!”

“就算是咱们的八旗,入关还没有二十年,不也被中原的生活给腐化了吗?”

八旗兵,包含满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八旗,是满清入关平定天下的绝对主力部队。

但从多尔衮入关,到吴三桂“三藩之乱”这么二十多年时间,八旗就废了。

到吴三桂起兵当年,就把陕西、贵州、湖南的八旗兵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八旗兵那些年最好的阐述。

年轻的康熙万般无奈,只能大量启用以汉人降兵为主的绿营。

再加上从东北野人女真调来的索伦兵,以及蒙古诸部的全力援助,这才稳住战线,逐步反击并形成僵持。

用了八年时间把吴三桂熬死后,清廷终于获得了胜利。

胤禛用八旗的堕落来反驳十四皇子,可谓无比贴切。

十四皇子气得脸都红了,怒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