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江东猛虎,今夜出山 (第2/5页)

波才哈哈大笑。

“那朝廷鹰犬,看你也有几分武力,何不加入我们,共举大事!”

孙坚转身怒骂。

“尔等叛逆,也妄图劝降我,做梦!”

镜头渐渐拉远,只见黄巾军犹如潮水一般四面八方而来,朝廷兵马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

【波才一战之下大破朱儁所部,皇甫嵩闻讯前来支援,却被波才联合附近几支黄巾军,包围在长社城之中。】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唐初世界之中,李渊身体稍微颤抖了一下。

“这个黄巾军,给朕当年窦建德的感觉。”

窦建德是隋末诸侯之中非常罕见的农民军领袖,不像其他大部分都是门阀子弟出身。

他极得民心,一度建立起大夏政权,雄踞河北。

他的部将刘黑闼在窦建德死后继续反唐,连续击败李建成和李元吉。

从窦建德到刘黑闼,河北地区对大唐的反抗整整持续了十二年之久,故而李渊印象才会如此深刻。

太子李世民微笑道:

“黄巾军之中应该有一些从过军的士人,但应该并没有士人派出来的将才。”

李渊嗯了一声,脸上带着几分忧虑。

“世民啊,士族尚未成为门阀,就已经胆敢操纵黄巾起义了。大唐门阀强悍,如之奈何?”

两人此刻是坐在御书房之中观看金幕,故而李渊才能说出这些心里话。

李世民笑道:

“父皇不必担心,咱们大唐都已经进行了三次科举,诸多寒门士子都因此脱颖而出。”

“假以时日,等这些进士们走上高位,门阀之隐患自然可解。”

李渊皱眉道:

“朕是觉得,门阀肯定也会拉拢那些寒门出身的进士们,那又该怎么办?”

门阀政治,从东汉末年到大唐,已经在华夏大地上持续了几百年的时间。

门阀并不是一味的故步自封,相反许多大门阀会主动将自家的女子嫁给那些寒门精英,从而将寒门精英纳入到门阀体系之中。

从李渊之前得到的情报来看,三届科举所产生的进士,平均有七成左右都会在发榜后和门阀结亲。

李世民微微一笑。

“儿臣有两个办法。”

“其一,扩大科举中榜进士的数量,门阀内部适龄的女子就那么多,总不可能全部都嫁给进士吧?”

“只要进士越来越多,那不能跟门阀结亲的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其二,朝廷这边,只重用那些不跟门阀结亲的进士,让他们能快速升迁。”

“至于和门阀结亲,死心塌地融入门阀的,能罢免就罢免,能卡升迁就卡升迁。”

“总之,一定要让所有进士都明白这个潜规则,越靠近门阀,升迁速度就越慢。”

李渊目光一亮,道:

“妙啊!”

他想了想之后,嘿嘿一笑。

“那就两策并行吧!”

“朕决定,今后每年都开科举,每届科举招收一千人。”

“吏部那边现在是由长孙无忌来管,潜规则的事情你去和长孙无忌打好招呼。”

长孙氏虽也是门阀,但一来势力较为弱小,二来长孙氏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就会成为外戚,和门阀还是有着巨大差别。

李世民点了点头,认真道:

“父皇,最多二十年,进士必将取代门阀。”

二十年,这个数字也让李渊不由有些感慨。

“那时候,朕应该是不在了。”

“还好,大唐有你坐镇,朕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李渊欣慰地看着李世民。

这个儿子可是金幕作者钦点的千古四帝之一,有李世民来主导这次改革,门阀就算再势大根深,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搞阴谋暗杀?那得想想玄武门之变是谁主导的。

直接煽动类似黄巾军的反叛?别忘了李世民百战百胜的功绩。

李渊想到这里,心中大定。

削弱门阀的政策,在大唐算是稳如泰山了。

将来的大唐,再也不用担心像北周、大隋一样,被另外一个门阀世家所取代了!

北宋世界之中,赵匡胤看着这一幕,不由一声冷笑。

“都说什么汉以强亡,结果连黄巾军这种小毛贼都打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