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赵匡胤怒斥历朝皇帝双标,新盘点主角登场,上来就是内讧 (第2/5页)

太子赵德芳自然是知道父皇对大明很不爽的,立刻就开口捧了一句。

“父皇,这大明应该是历朝历代上榜皇帝最多的朝代了,加上这一部都是第三个了!”

赵匡胤果然立刻就高兴了起来,笑呵呵地开口:

“那可不?朕必须要发条弹幕,让朱元璋那小子看看!”

【宋太祖赵匡胤:哟,这不是咱们得国最正的大明王朝么,好像都已经是第三个上榜的皇帝了吧,真厉害!】

【汉高祖刘邦:咦,大明上榜的败家子这么多吗?】

【秦始皇嬴政:上榜了三个皇帝,大明的家底是真厚,居然还没亡国?朕的大秦一个败家子胡亥就折腾完了。】

【女皇帝武则天:@明太祖朱元璋,有没有什么心得体会说一下,大明的制度朕也学习学习。】

【光武帝刘秀:说真的,三个败家子都没亡国,大明真不得了,朕也想学习学习。】

大宋世界,赵匡胤震惊了。

“不是,这些家伙怎么还想起要学习朱元璋的大明来了?”

按照赵匡胤原先的设想,应该是大家一起快乐的嘲讽朱元璋才对。

事情怎么会变成这种样子?

赵德芳在旁边也是一脸的尴尬,道:

“似乎这些皇帝们觉得,多出几个败家子却不亡国,也是一种能力?”

赵匡胤顿时气愤道:

“朕的大宋才一个宋徽宗和宋钦宗,就天天被他们嘲讽。”

“大明都出了三个败家子皇帝,竟然是一致的称赞?”

“简直就是双重标准,他们就是对朕的大宋有成见!”

听到赵匡胤这番话,众人也是默然。

对大宋有成见的原本只是大明,但看完了靖康之变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好像确实是都对大宋有不少意见了。

谁让靖康之变实在是太耻辱了呢?

赵匡胤哼了一声,心情突然又变好了,身体微微后仰,靠在了龙椅上。

“无妨,反正大明是这盘点视频的主角,朕有的是机会吐槽朱元璋,把面子给扳回来!”

金幕继续播放着。

视频的画面切换到了寝殿,在龙床上躺着一名三十来岁,但却已经瘦得皮包骨的皇帝。

画外音和字幕同时出现。

【隆庆六年,三十六岁的大明皇帝朱载垕突然生病垂危。】

【虽然只有短短六年的执政期,但这位隆庆皇帝提拔了一大批的能臣,如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文官,又有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武将。】

【在这些杰出人才的辅佐下,嘉靖晚期的各种弊政被大量清除,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对外也有“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两大壮举,大量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极大的繁荣了大明经济,俺答封贡代表着草原上的蒙古部族对大明的又一次臣服,是军事和外交上的巨大胜利。】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百花齐放,大明在土木堡之变后就不断下滑的国力于隆庆年间得到扭转,已经立国百年的大明王朝再度变得蒸蒸日上,有了中兴的气象。】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年富力强、仅执政六年的隆庆皇帝朱载垕却因为纵欲无度,英年早逝。】

【大明这艘正在复兴道路上艰难前行的巨轮,就这样突如其来地抵达了历史的转折点。】

宫殿之中,三名头戴梁冠,身着绯袍的内阁大学士快步来到寝殿之中。

其中最前方之人,头发花白,昂首挺胸,面带正气,气势凛然。

【大明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高拱。】

后方一人,年纪约莫四十来岁,双目炯炯有神,表情冲和,跟在高拱之后,亦步亦趋。

【大明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张居正。】

在最后方一人,年纪约在五十左右,五官端正,表情中带着几分焦急。

【大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高仪。】

三人快步进入寝殿东偏室,龙床上是面色极度苍白,有气无力的隆庆皇帝朱载垕。

在龙床旁边,是一位年仅十岁,一脸茫然无措的男孩。

【大明太子,朱翊钧。】

朱翊钧的身边是一位身着红色袍服的老太监。

若是仔细观察,会发现这老太监身上的红色袍服,比之高拱、张居正等内阁大学士身上的袍服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