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高仙芝为国尽忠,哥舒翰临危受命,郭子仪李光弼力挽狂澜 (第2/9页)

好书推荐: 仙堂

忙领命。

杨国忠眼珠子一转,开口道:

“陛下,臣推荐边令诚监军,以防前线有人故意隐瞒军情,阻碍陛下视听!”

李隆基烦躁地摆了摆手。

“去去去,快给朕去!”

【高仙芝得到命令之后,很快率军赶到潼关,和封常清会合。】

【此时李隆基的旨意也到了,将封常清废为庶人,以戴罪之身在军中效力。】

画面中,高仙芝神情凝重地看着封常清。

“老封,你告诉我,究竟是怎么回事!”

封常清表情苦涩,一声长叹。

“高大人,这中原的兵,烂完了呀!”

“还有那杨国忠……”

听着封常清一五一十地讲述完在洛阳招兵,以及杨国忠命令各地郡守主动出击以卵击石的骚操作之后,高仙芝也有些傻眼。

“这杨相公,他怎么敢下这种命令的?”

封常清气愤难平,道:

“他都能把剑南十万大军送没了,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大唐三大边军集团,分别是高仙芝之前率领的西军,安禄山统领的东北军,以及杨国忠自领的剑南军。

剑南军的作战方向,是南诏和吐蕃东部。

杨国忠为了夸功,才以中书令之身兼任剑南节度使没多久,就接连发动了对南诏的两次征讨。

这两次征讨的结果是大唐剑南节度使麾下的十万精锐损失殆尽,南诏不但没有灭亡,反而还夺占了大唐西南数个州郡。

最可怕的是,原本南诏是臣服于大唐的,可在杨国忠这一番骚操作之后,南诏反而跟吐蕃结成了牢固的盟友,让大唐西南边疆的防务压力变得无比巨大。

高仙芝看着眼前的地图,愁眉紧锁。

西南边军已经被杨国忠玩废了,东北边军在安禄山的率领下造反了,西部边军的主力还在西域和陇西,鞭长莫及。

关中和中原能征召到的军队数量倒是不少,但战斗力嘛……

想想之前的洛阳之战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眼下高仙芝手中最可靠的,只有两万刚刚随他抵达潼关的骑兵。

偏偏潼关这个地方,地势极其的狭窄,两侧都有崇山峻岭,是骑兵的“死地”。

这一战,还怎么打?

高仙芝定了定神,缓声道:

“为今之计,只能先死守潼关,等西边的援军抵达,再寻求机会和安禄山那逆贼决战了。”

封常清点头道:

“大将军高见。潼关乃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有您麾下的两万精锐镇守在此,就算是安禄山将二十万叛军尽数开到此地,也不可能攻克的。”

高仙芝嗯了一声,道:

“陛下已经命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从太原、云中等方向东出太行,直取安禄山的范阳老巢。”

“此刻安禄山全力南下,范阳必定空虚。只要郭子仪和李光弼能打几个胜仗,潼关这边的叛军必然顾此失彼。”

“到那时,安西都护府和陇西援兵正好赶到,便是全歼叛军的绝佳良机!”

两位大唐名将对视一眼,双目中都闪烁着耀眼神采。

安禄山?哼,不过是一个成天和契丹人玩躲猫猫的废物罢了。

我们在西域和大食、吐蕃精锐苦战的时候,你安禄山还在杨贵妃的面前喊着娘,转圈圈跳着胡旋舞呢!

若是这都打不过你,那我们在西域这么多年,岂不是白混了?

【高仙芝和封常清所商定的战略,从整体的角度而言,确实是无比正确的。】

【安禄山虽然兵多将广,一鼓作气席卷了河北以及中原,但天下民心依旧在大唐朝廷。】

【李隆基所启用的郭子仪和李光弼,也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将。】

【这四位将军之中无论哪一个,拿出来正面交锋,都应该能轻松击败安禄山。】

【然而,就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大唐的领导者们,却做出了接二连三无比愚蠢的决定,导致局势开始朝着不可预料的地方发展而去。】

看到这里,唐初世界之中,李渊顿时紧张起来。

“不可预料,这是什么意思?”

群臣面面相觑。

裴寂张了张嘴,还是忍不住开口道:

“应该是……打输了吧?”

这句话说出来,李渊顿时急了。

“输?这怎么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