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朱棣攻入京师,靖难大结局,朱元璋下定决心 (第2/4页)

好书推荐: 仙堂

视频继续播放。

【就在朱棣打算撤兵时,朱高煦已经将俘虏整训完毕,组成一支五万人的生力军赶到,和朱棣会和。】

【朱棣见状,顿时大喜过望,立刻放弃北返意图,准备再度渡江。】

画面中,朱棣看着滔滔江水,突然转头开口对着朱高煦道:

“高煦,你大哥常常生病,本王很是担忧啊。”

朱高煦心中一动,顿时有旁白心声出现。

“父皇这么说,莫非是在暗示我,只要将来大哥像朱标一样病死,我就有机会成为储君?”

于是朱高煦立刻把胸膛一挺,高声道:

“父王放心,儿臣这就引兵从上游五十里处渡河,定要斩了这盛庸!”

【当夜,朱高煦率领一万名骑兵,从上游百里处渡河。】

【六月初二,朱高煦奔袭两百里,突袭盛庸所部。】

只见朱高煦一马当先,率领骑兵杀入长安南岸的水师大营之中。

盛庸披头散发,挥舞着长剑,厉声呼喊。

“为国尽忠,在此一战,将士们都给我顶住!”

另外一边,朱高煦同样也是咬紧牙关,高声大喊。

“京师就在前方,打赢这一仗,所有人都有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燕军骑兵闻言,无不个个争先。

大明水师虽然精通水上作战,可到了陆地大营之中,怎么样也不是燕军对手。

激战半个时辰,燕军终于占据水师大营,而盛庸在数百名护卫的保护下,败退回到京师。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看着这一幕,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盛庸,真勇将也!只可惜,时运不济,碰不到明主!”

说完,朱元璋瞟了朱允炆一眼,眼神之中满是嫌弃。

朱允炆低着头,说不出话来。

蓝玉也忍不住发出感慨。

“盛庸之才,足以出任征讨瓦剌鞑靼之主帅了。”

以蓝玉如今大明军方第一人的身份,这句话的分量可想而知。

就连朱棣,也忍不住轻轻点头。

一路看来,南军将领能对朱棣造成威胁的,其实不多。

徐辉祖算一个,但徐辉祖被朱允炆忌惮得太厉害,仅仅打了睢水一仗就又被冷藏。

只有盛庸,从始至终和朱棣对抗,不但几次打败朱棣,更多次对朱棣造成致命杀机。

大明群臣心中,也同样默默记住了盛庸这个名字。

毫无疑问,盛庸将成为大明新一代的将星!

大隋世界之中,晋王杨广突然来了精神,笑道:

“这个朱高煦,真不错啊,和我一样,也是能灭掉南朝的人。”

太子杨勇闻言,脸色顿时一变。

视频之中,朱棣可是暗示得很清楚,朱高煦是有机会上位的。

朱高煦是次子,杨广也是次子。

杨广这番话的意思,明显就是针对杨勇!

杨勇立刻冷笑道:

“这只不过是朱棣为了激励朱高煦拼命的敷衍罢了,皇位终究还是属于那世子朱高炽!”

杨广呵呵一笑,阴阳怪气地开口。

“那可不一定哟。”

杨勇气得半死,猛翻白眼。

最上首的隋文帝杨坚将这一切看着眼中,却默不作声。

这位隋文帝,其实已经动了废掉太子的心思。

只不过眼下,还有些摇摆不定,没有做出最终决断!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呵呵一笑。

“大局已定了,没想到这朱棣当真能以北平一隅之地而夺取天下。”

这位开创了东汉的光武帝,眼神流露的是欣赏的表情。

丞相宋弘目光一转,笑道:

“陛下当年也是占据河北,率领幽州精骑平定天下,朱棣也算是追随陛下脚步了。”

东汉时的幽州,就包括了大明北平城在内!

刘秀哈哈一笑,看向耿弇。

“老耿啊,你觉得这场靖难,谁能入你的眼?”

耿弇想了想,道:

“朱棣朱高煦父子,乃猛将,可为第一档。盛庸,乃智将,可为第二档。此三人可入陛下云台二十八将之列。”

“余者,皆无足挂齿。”

冯禹忍不住笑道:

“还有徐辉祖呢?我觉得他起码也是和盛庸一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