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第1/3页)

靖勇公府福寿堂

华灯初上,当差的、上学的、外出宴饮游玩的都回家来了,靖勇公府一家老小齐聚福寿堂,给俞老夫人请安。

众人依次行礼问安过后,老太太瞥了一眼许氏,只见她脸色苍白、两颊深陷,颇有些形销骨立的意味,老太太心有不忍,“老二家的,你身体未愈,不是免了你的晨昏定省,让你在房中好生休养吗?”

许氏闻言,以袖掩面,低咳了一声,才回答起老太太来,“老太太体恤,是老太太心善,儿媳却不能忘了为人媳的本分。自儿媳嫁进府里,老太太对儿媳视如己出、关怀备至,儿媳却辜负了老太太的期望,不能为俞家抚育好诸儿孙,已是不孝,若是连晨昏定省都省了,叫儿媳有何颜面面对老太太。”

慕晴泠看着许氏这一番声声泣血的倾诉,垂目敛去所有心绪,她发现不管许氏如何做派,此人已经很难引起她的任何情绪了。

许氏总是这样能屈能伸,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现在这般形状,又说什么没有教育好儿孙,堂下济济,所缺者无非一个俞筱罢了。

许氏这般心计,若是用在正道上,教育好俞文达、俞文敏,何愁二房不趁势而起。可是偏偏只会走偏门,献上了一个俞斐,又赔掉了一个俞筱。

俞老夫人瞧着许氏因为咳嗽而泛起红晕的脸颊,终究还是硬起了心肠,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有些事是该做个了结了。

“趁着今儿大家都在,咱们说说几个孩子的事。府里几个孩子都大了,亲事也该早点定下来了。文敏、文安。”俞老夫人顿了顿,“还有俞筱,这几个都十七八岁的人了,你们当父母的多上上心,给这几个早点定下来。”

一句俞筱,足以让这一家老老小小侧目,许氏更是喜出望外:她的筱儿终于能见天日了。

其他人惊讶之后也没了兴趣,左右与他们无关,只有靖勇公俞恩荣眉间紧皱,觉得不妥,只是他惯来是个唯母命是从的愚孝性子,虽然觉得俞筱败坏门风,当终身幽禁,但是这事儿做主的是他老娘,也只能听从了。

俞文安对俞筱没兴趣,左右这事儿也不是他能插嘴的,但是对于他自己的婚事,俞文安很有意见,“禀祖母,孙儿近日专心学业,觉得大有进益,不欲在此时分心,定亲一事,还是先紧着三哥和筱妹妹吧。”

老太太一听这话不乐意了,“你这什么话,你今年也不小了,不早点定下来,还等什么?蹉跎来去,好姑娘都没了,要抓紧啊。再说了,定亲又不用你做什么,哪里会分心,你当这一府的人是干什么的,难道还要你一个半大小子亲力亲为吗!先由你的父母慢慢相看着,这一辈子的大事儿,总要挑一个好的,这期间你且慢慢温书吧,争取明年春闱一科得中,到时候再办婚事就是双喜临门了。”

老太太看向柳夫人,“老三家的,给文安选一个佳媳,你也好好享享儿孙福。”又思及老三不太成器,两口子交际范围有限,怕耽误了文安这个阖府最有出息的儿孙,老太太又嘱咐俞恩荣徐氏两口子,“你们当伯父伯母的,也上点心,帮文安掌掌眼。”

俞恩荣徐夫人皆应声称是。

俞文远想了想,说道:“外祖父之前很是中意文安,既然文安以后会以文出仕,不妨请外祖父做媒,求娶书香门第之淑女,一来小两口能说到一块儿,日后琴瑟和鸣,二来日后官场上也能互为助力,于文安的前程大有裨益。”

俞文远这话有理,俞老夫人听进去了,“这样,老大,你寻个休沐日,带老三和文安去给亲家老爷请安,说说这事儿。”俞老夫人一拍板,众人只能听从。

许氏在一旁都快气疯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竟然连三房都骑在她头上了。

老太太一连提了文敏、文安、筱儿三个,可是竟然只关心三房的文安,他们二房的两个,老太太竟然都不在意了吗?!

不说筱儿,文敏可是她自幼捧在手心的,如今也比不上区区俞文安了?不就是有个举人功名吗,当真是个势利眼的老东西!

想她许氏还是正经进士的女儿呢,还不是只能嫁给俞恩祥这个酒囊饭袋,而她那个进士好爹,竟然也只能靠着她嫁给俞恩祥之后万般提携,才能高居从三品鸿胪寺卿。

俞文安一个举人,算得了什么?他竟然敢骑在她的文敏头上,当真是该死!

俞老夫人尚且不知许氏又钻了牛角尖,说完了俞文安,又说回文敏身上。其实俞老夫人也有些头疼,她自幼偏疼俞文敏,可是现实摆在眼前,俞文敏不似俞文远托生在大房,有个国公爹,荫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