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全明星阵容出征 (第1/1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在他们眼里,黄巾不过是他们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也可以是军功、政绩。 事实也正是如此,后人记住了皇甫嵩、记住了朱儁、卢植的军功赫赫,记住了刘、关、张的凶猛无敌,他们以英雄之名被人铭记。 可那些垫脚石般的黄巾,谁又曾想过他们大多也不过是一些吃不起饭的大汉百姓而已? 没人在意他们叛乱的理由,只因为他们触碰了大汉统治阶层的蛋糕,所以,人人得而诛之。 当然,无论袁隗心中痛恨黄巾的真实目的如何,他口中所言,却也有几分道理。 若是逆贼不诛,确实会让一些心术不正之人更加有恃无恐。 所以,何进的看法是,首恶当诛,一些手段残忍,屠戮地方百姓的也该杀。 其余青壮,充入军中,让他们为大汉冲锋陷阵,就当是赎罪。 至于老弱,可安置于地方,好歹也是十数万人,这都是大汉的元气。 丝毫不用怀疑人口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有多么重要。 熟知这段历史的何进知道,从汉末三国到三家归晋,这片大地上的人口,居然锐减了几千万。 比后世一个中型国家的人口总和还多,可见战争的伤害之大。 这也才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汉人衣冠南渡的惨剧。 或许有些圣母之嫌,但如果可能,何进还是愿意给大汉朝保留多一些元气。 所以,他虽一定程度上认可袁隗处理黄巾的看法,但却始终坚持自己,不到万不得已,还是想尽可能的以收编、安置为主要手段,来处理黄巾。 最终,在何进的坚持下,刘辩同意了他的方案,反正对于刘辩来说,只要能平息叛乱,保住祖宗江山便好,其余如黄巾军的生或死,他并不那么在意。 如此,即便袁隗等人持不同意见,可奈何此次平叛是何进主导,现在更是有了天子刘辩的首肯,此事便再无更改了。 大军出征已提上日程,通常情况,以何进的身份,坐镇后方才更适合。 但为了能加大对军队的掌控,树立威信,何进还是觉得有必要亲自率军出战。 大不了以后局面稳定些,自己手中牌更多的时候,不再亲征便是。 可毕竟是要离开洛阳一段时间,还是得做上一些安排,才能有备无患。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何进先是吩咐曹操、袁术等人整军备战,荀彧等人负责做好后勤统筹,好交由何进一并上报朝廷。 而他自己则将车骑将军何苗、执金吾丁原等亲近之人叫到自己府上,另作一番安排,以便在自己离开的这段时间,不要生乱。 何苗虽能力一般,但好歹是“自家人”,手上也掌握了几千人马。 现阶段,确保刘辩的安全以及洛阳的稳定,就等于保证了“外戚”何家的利益,所以何进将守卫皇城的重任,交到了何苗手上。 并给安插在南军中的亲信将官都下了指令,事急之时,可听何苗调遣。 至于卫尉杨彪,虽名义上负责皇城守卫,可由于汉末的政治格局一直都是外戚宦官争权,像他这样虽身居高位,属于九卿之一,却没多少实权。 何况都是为了维护皇城的安全,杨彪基本也不会成为威胁。 皇城守卫交给了何苗,洛阳的治安,就要由执金吾丁原来负责了。 丁原本就是应何进相招才来洛阳,升任执金吾后,何进也成了他的直属上司。 加上何进穿越以来,对其刻意拉拢,现在丁原也算何进的亲信之一。 何进亦是下令自己的部将吴匡与张璋等人,若洛阳有变,北军可听丁原调遣,帮助车骑将军何苗,一同维护洛阳城内的治安。 若说何苗与丁原是何进明面上的布置,暗地里,则还有两步暗棋。 一是密诏赵融与曹仁,若是洛阳城内有变,而何苗与丁原没有控制住局面,他们务必率领本部人马,护着刘辩与何后出城,等待自己大军前来汇合。 只要刘辩这面天子大旗还在,即便是面对困局,凭借手中人马,何进也还有翻盘的余地。 另外就是与赵忠取得联络,让他秘密监视朝臣,尤其是如果有私下联系刘辩或何后者,一定要第一时间给自己报告。 赵忠自杀了张让之后,在宦官的圈子里并不被信任,只不过是依赖何进的扶持,才能成为宦官之首。 所以对于何进这样的指令,深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道理的赵忠,也是拍着胸脯保证,会替何进监视好宫内。 安排好一切,何进反复确认没有什么纰漏后,才选择了一吉日誓师出征。 此番出征,以曹操部五千人马为前军,夏侯渊为先锋,见山开路,遇水搭桥。 以骑都尉鲍信领三千北军人马为后军,保护粮道,押解辎重。 何进则自领一万精锐为中军,随军武将有张辽、黄忠、夏侯惇、曹纯等人,当然,还有何进新招揽的刘、关、张三兄弟。 何进以他们三人为军侯,各自领兵三百,隶属中军旗下。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