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瓜分战功,收拢人心 (第1/1页)

自收服郭嘉后,何进心情大好,又于颖川之地逗留数日,拜访此地名士。 期间又有不少各族子弟前来投效,虽再无钟繇、郭嘉般大才,却都能识文断字,何进便索性全部收入囊中,方便以后填补基层。 在颖川期间,大军亦得到了充分休整,得胜而归的将士们见归家在望,无不心情激动,期盼着自己回去后会得到怎样的嘉奖。 离去之前,何进还不忘差人持自己亲笔书信前往中牟,自阳瞿往北数日可达。而何进此举便是要调中牟县令陈宫入洛阳为官。 陈宫性情刚直而有智谋,何进欲拜他为洛阳令,主管洛阳刑罚,护都城平安,虽说都是县令,地位却远比现在要高。 考虑到陈宫本就在中牟为官,何进倒不需要亲自去请,而是书信一封告知,事后再走程序提拔调动便可。 何况陈宫虽才能出众,却与世家中人交厚,能否大用,何进还要看他之后表现。 如此一来,洛阳令不大不小,刚好可以当作何进给陈宫的考卷。 数日过后,洛阳城外十里处,刘辩亲率一众文武在此等候。 今天是自己舅舅,当朝大将军令兵凯旋的日子,何后反复交代他不可怠慢。 要不刘辩少不更事,哪里会考虑那么多,前些日子袁术回城,他就只派了大臣在城门处等候,连迎接的仪式都没有。 正当刘辩等的昏昏欲睡之时,身旁赵忠一脸谄媚地小声提醒道“陛下,大将军回来了。” 刘辩猛得打起精神,朝远处望去,果然有大队人马行来,旌旗猎猎,延绵数里。 队伍最前方以何进为中心,数员大将身着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威风凛凛。 配合着身后精锐马步军阵,给人以无与伦比的压迫感。许多朝中老臣头上都不自觉有汗水冒出。 而少年天子刘辩也在这一刻真真正正的有了一丝恐慌之感,心中隐隐有种说不上来的不安与躁动。 “陛下!”何进也发现了刘辩等人,远远就高喊起来。 也不知有意无意,何进策马朝刘辩奔去,直至十数步外方才停下,以步行上前拜见刘辩。 “陛下亲自出城相迎,老臣代麾下将士谢过陛下!”何进行礼。 随后一指身后,中气十足地说道“此番出征,我大军连破青州两部黄巾四十余万!斩杀黄巾渠帅管亥,生擒渠帅张饶!有此之功,全靠诸将奋勇、士卒用命!进以写好勋簿,还请陛下察看,以封赏有功将士!” 说话间,诸将也纷纷到达,他们不敢于天子面前策马,步行奔驰而来,所以慢上一些。 众人听见大将军居然第一时间就替自己等人向天子请功,皆内心激动。 向刘辩行礼过后,纷纷朝何进投去敬佩与感激的目光。 “啊!哦!如此,真是一场大胜啊!”刚才何进策马而来,确实触动了刘辩的神经,让本就有些恐慌的他心中更是害怕。 以至于何进在他面前讲了一大堆后才反应过来。 随手接过何进递来的勋簿,拆开后只匆匆扫了一眼便又交还给了何进。 其慌乱之色被众将尽收眼底,其中更是有人流露出了失望与轻视的神情。 可惜刘辩此刻只想尽快回宫,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切。 就好像小孩子害怕的时候只想躲回被子里,刘辩于是说道“诸卿一路辛苦,且先随朕回城,朕已于宫中备下酒宴,替诸位卿家接风洗尘。另外,还请大将军根据勋簿记录,写一份奏章予朕,封赏之事便全依大将军意思便可。” 按说这种事本不应假以何进之手代劳,毕竟封赏正是拉拢人心、彰显皇恩浩荡的好机会。 但一是刘辩还未亲政,二也是何进已写好功勋,自己即便封赏,诸将也更会念何进的好,觉得都是何进替他们争取而来。 可若是刘辩想要更改剔除个别人的战功,又必然会得罪人。 说到底,他现在还不能完美运用帝王手段。 所以还不如交给何进,不但众将受封各自欢喜,也可以借此显得自己对大将军信任有加,从而向他示好。 当然,这些也是何后建议的,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懂得蛰伏。 “谢陛下!”何进领着诸将再次对刘辩拜道。 而为了彰显自己的“圣君”形象,刘辩连忙上前扶起何进,并亲自拉着他一同入城而去,虽手段还有些生硬,但刘辩真的很尽力在做了。 皇宫的宴席极尽奢华,可由于朝中大臣尽皆出席,何进麾下将领反而被安排在了末位,这也让很多有功之将难免心生芥蒂。 席间,袁隗在给何进敬酒之时,隐晦问道”大将军,此番得胜,不知公路…?” 前些日子袁术率军归来,却遇天子冷落,袁隗有心替侄儿请封,但刘辩却以大将军未归给推掉了。 今天何进倒是回来了,但按刘辩的意思,这战功、封赏全要靠何进来定夺。 都是辅政大臣,何进如此受刘辩信任,袁隗心中多少有些不快,但涉及军队之事他又确实插手不上,所以只得借敬酒的机会先替袁术打听一番。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