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06章 (第1/2页)

《我是郭嘉(三国)》最快更新 [aishu55.cc]

第二天,郭嘉还是得来监察院参与议事,步入大厅时收获了不少微妙的眼神。

倒也没人会明目张胆的嘲笑。

袁绍如郭嘉所愿,议事的时候再也没有点他的名。

郭嘉百无聊赖,却不能离开。

一连数日都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天议事时睡觉的事逐渐被人淡忘。

荀彧偶尔会上门,与郭嘉共议天下大事。

郭父郭母无官职在身,也不像蔡琰那样是个官二代,无法探听儿子的工作情况,还以为儿子是在袁绍帐下。

郭嘉不说,他们就不知道。

这日休沐,二老听说儿子的朋友会留下来吃午饭,特意让人多备了几个下酒好菜。

郭嘉和荀彧交谈忘了时间。

有仆从进来,恭敬地说道:“少主人,饭菜已备好。”

郭嘉起身道:“文若,吃饭去。”

荀彧和郭嘉来到了主屋,见到了郭嘉的父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子侄之礼,就是跪地磕头。

这礼不可谓不重。

郭父赶忙将人扶起,心道儿子这个朋友也太有礼貌了,愿意对他行如此大礼可见和儿子的关系极好。

一旁的郭嘉直接看傻了。

能和大佬交上朋友就已经是荣幸之至,想不到和大佬的关系还能更进一步,激动的整个人都傻了。

srds这礼还是太重了些。

两个当事人觉得没有什么,都坐下来吃饭了,郭嘉还傻愣愣的站着。

郭父侧目望着儿子:“?”

郭嘉接受到了父母和荀彧的目光洗礼,这才入席。

饭菜都已摆好,一人一桌。

酒足饭饱之后,郭母离开了,郭父有点醉了,一脸慈善的向荀彧问了问郭嘉的工作情况:“你与我儿是同僚吧,他任职时的表现如何?”

他儿子打小就聪明。

自己夸自己儿子多没意思,他想听别人夸赞他儿子。

这一问就露馅了。

荀彧见郭父误会了,解释道:“彧乃是一清散闲人,非曹操帐下谋士,实不知郭祭酒是如何治军的。”

不是同僚,这问题答不上来。

至于同为袁绍座上宾,每日清早在监察院参与议事时的表现……

总不能说他俩一起打瞌睡吧?

“在曹操帐下?”郭父酒醒了不少,“他不是去投奔了袁绍吗?”

合着一直瞒着他呢!

“郭嘉!”郭父得知儿子没有去投奔袁绍,而是去投奔了什么都没有的曹操,十分的不解,责问道,“弃袁绍而投奔曹操,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若不是有外人在,他真想骂人。

郭嘉暗道失策,漏算了这一茬,来之前忘记和荀彧对好说辞了。

荀彧:“???”郭父原来不知?

郭嘉硬着头皮道:“父亲请听我说。袁绍帐下人才济济,不缺我一个。我前去投奔,在他手下不会被重用。

腹有良策,袁绍不听又有何用?

而曹操此时正缺人才,前去投奔能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我要的是言听计从。”

赤壁战败,曹操感叹:“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只有奉孝说的,曹操才会听啊。

虽然曹操似乎并没有说过这句话,但这句话十分的经典,深入人心,将奉孝英年早逝的遗憾推向了顶峰。

殊不知周瑜比奉孝还要短命。

荀彧暗道袁绍确实不能做到知人善用,郭嘉的观点总是与他不谋而合。

能遇一知己好友,此生无憾。

郭父不以为然,但是当着外人的面还是得给儿子一点面子,不表示反驳。

待到荀彧离开,他就坐不住了。

袁绍家庭背景雄厚,自身能力又强,投奔袁绍才有前途。

而曹操乃是一阉人之后!

郭父越想越来气,猛地一拍桌案,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你怎么这么糊涂?那曹操有什么好的,比得过四世三公的袁绍?”

儿子是被下降头了吧?

郭嘉辩驳道:“袁绍能礼贤下士,却不能知人善用,行事优柔寡断,图小利而忘命,不能成就大事。

倒也不是没有优点。

袁绍为人宽厚,若只为养家糊口,投奔袁绍是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