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西行 (第1/2页)

金蝉子回到洪福寺里。

那本寺多僧与几个徒弟,早闻取经之事,都来相见,因问:“发誓愿上西天,实否?”

他几个徒弟,是玄奘收下的,皆是些有造化的僧人。

金蝉子道:“是实。”

他徒弟道:“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

金蝉子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又道:“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

众徒将此言切切而记。

是夜,金蝉子独立院中,依旧没等到要等之人,来的却是紫微大帝。

金蝉子道:“你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

紫薇大帝道:“袁天罡本是天上星辰下凡,算下来,却应该称本尊一声叔父,你问此事作甚?”

金蝉子道:“带句话给他,让他禀明唐太宗,就说明日是吉时,让小僧早早成行。”

紫微大帝罕见地没有异议,道:“你也看到了?”

金蝉子点头,道:“猎佛者出现之时,小僧就看见了。”

紫微大帝道:“所以,你今夜等的并非本尊?而是猎佛者?”

金蝉子没有回答紫微大帝的话,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自己再去肯定一次,又有何意义?道:“你可知晓最初的猎佛者从何来?”

紫微大帝摇头,随即道:“你怀疑猎佛者来自那个地方?”

金蝉子点头,紫微大帝再不废话,突然凭空消失。

次早,唐太宗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

有钦天监台正袁天罡奏曰:“今日是人专吉星,堪宜出行远路。”

唐太宗道:“今日成行,可会太显仓促?”

袁天罡道:“错过今日,再无远行吉日。”

唐太宗闻言,也不再多说。

这时,黄门官奏道:“御弟法师朝门外候旨。”

唐太宗命宣上宝殿道:“御弟,今日是出行吉日。这是通关文牒。朕又有一个紫金钵盂,送你途中化斋而用。再选两个长行的从者,又银?的马一匹,送为远行脚力。你可就此行程。”

金蝉子大喜,即便谢了恩,领了物事,更无留滞之意。

金蝉子一喜可以西行,二喜得了紫金钵盂。

唐太宗排驾,与多官同送至关外,只见那洪福寺僧与诸徒将玄奘的冬夏衣服,俱送在关外相等。

唐太宗见了,先教收拾行囊马匹,然后着官人执壶酌酒。

唐太宗举爵,又问曰:“御弟雅号甚称?”

金蝉子道:“贫僧出家人,未敢称号。”

唐太宗道:“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

金蝉子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却未见答应唐太宗赐下的名字。

唐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

金蝉子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唐太宗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

金蝉子见此,知道这是帝王之术,故作不解地看着他。

唐太宗笑道:“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

金蝉子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

唐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金蝉子知道唐太宗不放心,方悟捻土劝告,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不见留恋。

唐太宗摆驾回宫。

金蝉子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太宗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

本寺住持上房长老,带领众僧有五百余人,两边罗列,接至里面,相见献茶。茶罢进斋,斋后不觉天晚,正是那:影动星河近,月明无点尘。雁声鸣远汉,砧韵响西邻。归鸟栖枯树,禅僧讲梵音。蒲团一榻上,坐到夜将分。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

你道这上方长老是谁?正是观世音菩萨,这五百僧众,却是灵山五百的罗汉,这几日,逐渐转醒,特来见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