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说完,朱棣暗思:明初的亩产略低于明末。南方平均亩产超过两石,北方亩产平均按六斗计算,那么北方的军户份地年产应该在三十石左右。保留六石为普通军户的基本生存资料,剩余二十四石平均分为二十份。平均算起来,北方的小旗、总旗、百户便分别能够额外获得二十四石、六十石、一百二十石俸禄。相应的,南方的低级军官则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就收入而言,大明的低级军官已经不逊于日本的中低级武士了。

至于说普通地军户。北方军户在保留了六石作为基本生活资料之余。平均大约还可以获得十二石粮食。加起来一共是十八石。明代一个五口之家地温饱型家庭全年全家房屋、燃料等消耗不计。口粮约为米18石。副食(包括油盐荤素菜蔬之类)合约7石。衣服布料折合3石。合计需要28石。因此。北方军户地生活离温饱还会有一段距离。但考虑到日本同期地足轻几乎吃不上大米。那么普通军户至少比日本地足轻要强。更何况。普通军户升迁地可能性也远远高出日本地足轻。

这时。景秀地声音打断了朱棣地思考。

“普通军户地收入即便不如自耕农。但一来基本上不用服役了。二来又因为有升迁地希望。因此便不会想方设法脱离军籍。反过来。那些身体强壮、精于格斗地民户看到军户凭自身能力便可成为正六品地百户。恐怕还会想方设法转为军籍。毕竟。正六品地百户除了一百二十贯地年俸外。还可以额外获得麾下军户屯田生产地粮食。即便是北方。百户地平均收入也达到了从四品文职官员地俸禄标准……如此一来。军内习武训练必然蔚然成风。而军户们以自己地身份为傲。军户制度也能够得到保障。”

景秀说完后。钱成和周忱均默默咀嚼刚才朱棣和景秀所说地话。半响。钱成心悦诚服地叹道:“当今皇上真乃不世出地圣君令主!”

朱棣听了。顿时有种混身轻飘飘地感觉。

后世地研究认为:中国地中央集权制度一直都比西欧地封建制度更为稳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地原因便在于科举制度。若是欧洲也实行科举制度。那么小市民出身地让。雅克。卢梭多半会想方设法挤上科举那条路。而不会写出资本主义发展中里程碑式地重要文献——《社会契约论》。反过来。中国地文人骚客们因为眼前有一条挤进社会上层地希望之路。结果一个个都成为中央皇权地拥护者——虽然真正能够当官地只是极少数。相同地道理。让军户们看到希望。他们便会自觉自愿地维护这种制度。

所谓“福之祸所依,祸兮福所至”,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太过稳定自然会对资本主义的萌芽造成更多的阻碍。不过,朱棣怀疑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否令社会环境变得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众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还是先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再说。

谈笑之间,众人偶然抬头,发现烈士陵园的山门已经隐隐约约地立在远处的云树之中。

……

第十章 国教

朱棣不禁一笑。上次和李至刚来的时候还没这个山门,如今建起了这个山门,烈士陵园显得气派多了。

不多时来到山脚,见山脚处有几个卖香烛的小贩,众人既然是前来祭拜的,自然少不了买一些。

见来了生意,小贩马上热情地问道:“几位客官,你们可是来买香烛的?”

“你这里除了香烛还有什么?”

“我这里除了卖香烛等祭拜之物外,还可以请门神。”

景秀皱了皱眉。“这儿是烈士陵园,又不是什么道观寺庙,请什么神?”

“这个我也说不清楚,”小贩挠挠头,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烈士陵园里有座道观,诸位客官一问就明白了。”

众人疑窦立生,但这个小贩又说不清楚,只好买了香烛和门神画像往山上走去。

来到山门前,一名年约二十,身穿青衣,头上挽着髻儿、披着雷阳巾的知客道人迎了过来。

景秀迷惑地冲着这名道士问道:“据我所知,四十岁以下的人出家或学道是犯禁的……你难道有四十岁了?”

道士稽首行礼后淡然一笑。“本教乃是国教,不在禁令之例。”

周忱瞪大了眼睛。“不可能!立国教那么大地事。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道士不慌不忙地解释:“本教虽未明诏天下而获国教之名。但本教乃当今天子亲自创立。因此有国教之实。”

景秀和周忱面面相觑。在这两个学富五车地举人地心目中。皇帝若是信神信佛已经不大妥当了。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