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在地里杂志上,凡提到拐洞,必说到秦岭山下的高冠潭。高冠潭内构造离奇诡异,形成潭中潭、洞中洞的怪象,至今尚无人探清其中的真实面目。凡进去过的人,也都只用“拐洞很多”、“气势凶险”、“鬼斧神工”等寥寥数语简单带过,其实潭洞当中究竟甚什么样一番天地,没有人说得清楚。

如果沈继秋最后喊出的是“拐洞”而非“怪洞”就容易理解了:在这口竖井下面,一定还藏着至少一个拐洞,可以通向外界。

当我把我的想法说完之后,姚俊和穆图都表示认同我的想法。穆图看着姚俊说到:“还有绳子吗,现在可不是掉链子的时候啊”……

姚俊嘿嘿一笑:“等出去了你们可都得记着我,一路上要不是我的精心准备,你们早歇菜了”姚俊从背囊里掏出一捆黑色的尼龙绳,一头还有闪着亮光的八爪钢勾。

姚俊坚持让他先下去探路,理由是:他身子轻,如果下面有意外状况,我和穆图可以很容易拉他上来。

我和穆图也无意跟他抢,谁先下去都一样:只要能找到出口!

姚俊把尼龙绳一头绑在腰里,我和穆图慢慢往下系绳子。刚往下系了不到十米,就觉得绳子的另一头开始在井下打摆了。

穆图朝里面喊到:“你在下面乱摆什么呀?”

“不是啊,你们抓好绳子,千万别松手啊……够着了,这里面果然有一个拐洞啊,你们可以顺着绳子下来了,我在拐洞洞口接着你们啊”。

穆图把八爪钢勾固定在井口外面的一道石缝上,用劲拽了几下:“OK,乾哥你先下去,我给你看着”。

我其实挺不情愿最后一个下去的,但是也不愿意让穆图留在最后。这时姚俊又在井里面喊了:“好了没有啊,磨磨蹭蹭干什么呐?”

穆图很坚决的让我先下。我看穆图很诚恳,就没有再推脱,抓住绳子刚往下退了几步,脚底下就够不着东西了,整个人悬空在井肚子里,就听见姚俊在耳边喊:“顺着绳子往下滑就行了,这一头我已经固定好了,直接滑下来啊”。

我双手略微一松,整个人就顺着尼龙绳斜着滑到了姚俊跟前,脚着地以后我才觉得双手手掌滚烫滚烫,一搓手还有些黏糊糊的。不用说,肯定是绳子把手掌皮肉都拉破了。我还没站稳,就觉得一股风迎面扑过来,正是穆图。穆图不偏不倚正和我撞个照面,穆图一头顶到我鼻子上,一阵酸痛,我的眼泪都疼出来了……

这是一条圆形的拐洞,洞里面是一直向下弯曲着倾斜走向,我们越往前走,清脆的流水声越近,脚底下也越发湿滑。拐洞的尽头,是一块长满青苔的大石盘,站在石盘上,刚好可以一览无余的看见对面山崖上,挂着一束瀑布,瀑布的底端是一个明晃晃的深潭。

在水潭的旁边有一个出水的洞口,湍急的水流撞击到石头上,激起的水浪泛着白花和弥散在出水口的水雾,足以说明洞口处的出水速度很快,水流很湍急。

姚俊突然有了新发现:“你们看呐,在水潭的四周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啊?”

果然,借助手电仔细看,在水潭四周的石缝里长着许多藤叶,看不清是什么植物。穆图用手电往我们脚下一照:“用不着大惊小怪,脚底下不也有苔藓吗?”

看到绿色植物,就等于看到了希望。我们都习惯了把绿色视为生命的象征,现在眼前终于有了“生命迹象”心里一下子踏实了不少。我坚信:脚下的水潭和水潭旁边的出水口,就是沈继秋说的暗河,也就是我们逃生的出口。

姚俊也很兴奋:“乾子给我们照明,老穆给我打下手。不管这儿是不是那条暗河,现在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冒一冒险了”。

姚俊和穆图在一旁倒腾着军用背囊,里面很多东西我们都没用得上,姚俊掏出来随手丢进了石盘下面的深潭里面。估计永远也用不着了。很快,背囊就做成了一只充气气囊。姚俊很得意的点了点头:“这钱花的真不冤枉,德国人就是聪明,等有机会了,我一定去德国探一趟墓”。

第032章 拜访周明轩

在充气气囊的四周有几根绳子和塑料扣锁,姚俊示范着做成了一副安全带:“现在就把安全带和保险绳系好,然后我们就往下跳。落水以后,气囊会自动翻过来,我们就顺着水流听天由命了”。

我已经记不起我们是如何从是石盘上跳下去的,只记得我是被冰凉刺骨的冷水浇醒的。我醒来的时候,我们三个人就像坐在汽艇上,顺着湍急的水流飞快的向前飘逸。因为气囊没有可以用来控制方向的舵和桨,只能眼巴巴的任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